亚太日报 彭子佳 苏丹内战在准军事武装快速支援部队(RSF)撤离首都喀土穆后,正以无人机袭击的形式掀开全新篇章。这场始于 2021 年的权力斗争,因外国势力介入与先进武器流入,已演变为非洲大陆最复杂的人道主义灾难之一。在苏丹武装部队(SAF)宣布收复喀土穆仅三周后,RSF对东部港口城市苏丹港发动无人机袭击。袭击目标包括该国唯一运营的国际机场、发电站、燃料库及军事基地,导致全城 80% 区域陷入停电,淡水供应系统瘫痪。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警告,作为苏丹 70% 救援物资的入境口岸,此次袭击可能使本已严峻的饥荒危机恶化,1800 万依赖援助的民众面临断供风险。RSF 此次展示的远程打击能力颠覆了传统内战模式。红海军区指挥官马哈朱卜・布什拉披露,首轮袭击中,11 架自杀式无人机组成的机群采用 “诱饵 - 主攻” 战术:先用小型无人机吸引防空火力,再以具备隐身设计的战略无人机实施精确打击。耶鲁大学冲突观察实验室的卫星图像显示,南达尔富尔州尼亚拉机场自 2023 年 12 月起,已部署至少 6 架 CH-95 型无人机,其作战半径可达 1200 公里,足以覆盖苏丹全境。国防分析人士指出,RSF 使用的无人机残骸显示其采用折叠翼设计与卫星导航系统,突防能力较 2022 年使用的民用改装机型提升显著。 简氏防务周刊非洲分析师杰里米・宾尼强调:“这些武器的精度与成本效益,使得非国家行为体首次具备与正规军抗衡的空中力量,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尚属首例。”苏丹外交部在紧急照会中警告,无人机袭击已导致红海沿岸军事部署增加 40%,沙特阿拉伯与埃及启动联合防空预警机制。国际危机组织指出,RSF 此次将袭击范围扩展至离其控制区 800 公里的苏丹港,标志着 “非洲内战首次具备跨国威慑能力”。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无人机技术的扩散。冲突洞察集团数据显示,2023 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无人机相关冲突同比增加 270%,尼日利亚、马里等国的武装团体正试图复制 RSF 的战术。宾尼警告:“当高端武器成为内战标配,非洲稳定架构将面临根本性挑战。”目前,联合国安理会尚未就苏丹局势召开紧急会议,而美国仅表示 “严重关切”。分析指出,随着 RSF 与 SAF 在达尔富尔地区的拉锯战持续,这场由无人机主导的 “技术战争” 可能演变为长期消耗战,而平民将成为最大受害者。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