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像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快速的跟美国达成关系协议之后,美国的通胀水平就不至于那么快出

像现在这种情况,我们快速的跟美国达成关系协议之后,美国的通胀水平就不至于那么快出现全面恶化,货物短缺的情况要相对会缓和很多,这样的话,美国在与其他国家的谈判中,包括在金融层面的美元利率调整上面,可能腾挪的空间,相比都会更加的从容。   这种短期内的缓和,表面上看是双赢,但实际上,只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   从最新公布的美国4月CPI数据来看,通胀确实没有像之前市场担心的那样快速飙升,核心CPI同比2.8%的涨幅还算温和。   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还在消化关税上调前的库存,比如服装、汽车这些直接受影响的商品,价格暂时还没完全反映成本上涨。   就像东吴证券芦哲说的,等到二季度末库存见底,进口商品价格可能就要开始明显上涨了。   现在这种平静,更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中美这次协议把双方加征的91%关税都取消了,剩下34%里也有24%暂停90天,看起来动作很大。   但要注意的是,美国现在的平均关税税率还是高达17.8%,是193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也就是说,虽然短期压力小了,但长期的结构性成本压力根本没解除。   这就好比给高烧病人吃了片退烧药,病灶还在那里。   这种背景下,美联储的处境特别尴尬。   一边是通胀数据暂时好看,另一边又清楚知道关税的全面影响还没显现。   所以最近各大投行都在推迟对降息时间的预测,高盛、摩根大通都把首次降息预期推到了12月。   这种观望态度很能说明问题——没人敢确定下半年通胀会不会突然跳起来。   就像资料里惠誉经济学家说的,核心商品通胀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抬头,尤其是电子产品、汽车这些领域。   对美国来说,现在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利用这段缓和期,一边稳住国内物价,一边在国际谈判里争取更多筹码。   但这里面有个死结:如果要彻底解决通胀压力,就得实质性降低关税;可一旦真的全面降低关税,特朗普政府之前"美国优先"的战略叙事就会崩盘。   所以你看他们现在的操作特别拧巴——既要把关税作为谈判武器,又不得不暂时放松来救急。   中国这边选择快速达成协议,其实也是种以退为进。   毕竟全球供应链是张复杂的网,美国通胀失控对谁都没好处。   但要注意的是,这次协议里留了10%的关税没取消,90天的暂停期也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上。   这种设计既给了双方缓冲空间,又保留了随时调整的主动权。   就像下棋时故意留的"气眼",看似退让实则藏着后手。   比较有意思的是金融市场反应。   按理说通胀风险缓解应该利好风险资产,但美股最近走势反而比较犹豫。   这说明市场看得很清楚——现在的平静是靠透支未来换来的。   就像资料里提到的,小企业信心指数已经连续四个月下滑,商业预期指数跌到去年10月以来最低。   这些微观层面的信号,往往比宏观数据更早预示趋势。   站在中国角度,这种复杂局面其实暗藏机会。   美国现在既要压通胀又要保增长,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这时候如果国内能抓紧解决"4+4"这类内部问题,把经济基本面夯实,等下半年美国通胀可能反弹时,我们在贸易和金融层面的主动权会大很多。   毕竟美元体系的核心矛盾就在于,它既要当国际货币又要服务美国利益,这种撕裂迟早会暴露软肋。   说到底,现在的协议只是中场休息。   等到企业库存消化完、关税成本真正传导到物价时,才是见真章的时刻。   到那时候,美国要面临的就不只是通胀数据好不好看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政策逻辑能不能自洽的考验。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段喘息期里,把该补的课补上,该堵的漏洞堵住。   毕竟大国博弈从来不是看谁一时跑得快,而是看谁能在长跑中始终保持着调整呼吸的能力。

评论列表

陈醉
陈醉 1
2025-05-15 17:38
实业在手,天下我有。玩金融,也是以实业为基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