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哭了!”5月2日,女子从20米高坠落龙潭,被男子冒死救下!女子送锦旗时,男子却提了一个人名!不料,当人们得知这个名字背后的故事时,不禁潸然泪下了! 被救下的孙女士,在经历了生死一线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她的救命恩人郑志军。 当她含泪送上锦旗时,郑志军突然提起了另一个名字:“要谢就谢孟祥斌吧,他的精神一直刻在我的脑中。” 这句话让现场所有人愣住,其他人或许不知道,但在金华人心里,这个名字却十分有重量。 2007年11月30日,年仅二十八岁的解放军战士孟祥斌,带着妻女在金华城南桥散步,突然听见有人落水,他连大衣都没脱就从十米高桥跳下,用尽最后力气把落水女子送上救生艇。 最终女子获救,他却因为体力不支而英勇牺牲,永远沉入了婺江,留下妻子和年仅三岁的女儿。 金华城南桥从此被称为“英雄桥”,而他的事迹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还被追授“舍己救人模范军官”称号。 “每次看到有人遇险,就想起他纵身一跳的背影。”郑志军说道。 正是因为孟祥斌的影响,才有了这一次的见义勇为。 事情发生在五一假期的第二天。浙江金华一个景区的瀑布前,游客们正沉浸在山水美景中,突然一声尖叫划破天际。 孙女士在瀑布边拍照时,一个不留神从二十米高的悬崖坠落,重重摔进深不见底的潭水中。 冰冷的潭水瞬间灌入了孙女士的喉咙,她的身体被湍急的漩涡拖拽着下沉,意识也逐渐模糊。 “当时眼前发黑,耳朵嗡嗡响,以为自己要没了。”事后她回忆道。 岸边游客惊慌失措,有人打110,有人找救生圈,但谁也不敢跳入深不见底的潭水。 生死存亡之际,人群中突然冲出一名中年男子,他一把甩掉手机,直接扎入了刺骨的水中。 这个人正是五十二岁的郑志军。他深吸一口气,潜入漩涡底部,从背后一把托住孙女士的腰。“别乱动!”他在水中大吼。 就这样他拽着孙女士,和漩涡对抗了近三分钟。他憋着气,用膝盖顶着岩石借力,硬是把人顶出水面。 岸上的游客也赶紧抛下救生圈,在众人的协助下两个人终于上了岸。 上岸后,郑志军双腿发抖、浑身湿透,在看到孙女士的呼吸恢复后,他拧了拧衣服上的水,转身就要走。 “您叫什么名字?”面对围观者的追问,他摆摆手:“人没事就好。” 孙女士醒来后得知自己被好心人搭救,说什么都要当面感谢。 好不容易才找到了恩人。见面时,孙女士含泪拥抱郑志军:“您救的不只是我,而是一个家!” 事发时,她的孩子就在岸边惊恐的看着意外发生。如果孙女士没有得救,不仅一个家庭就此破灭,孩子也会因为目睹母亲遭遇意外却束手无策,而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面对孙女士的感谢,郑志军只是腼腆回应:“换了谁都会这么做。” 郑志军的纵身一跃,与孟祥斌的壮举形成时空呼应。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女士,还转发了郑志军的救人视频,并且在社交媒体写道:“爱从未远行,希望大爱传承。” 这场“英雄接力”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一位是舍生取义的烈士,一位是平凡却英勇的市民,共同诠释了金华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 事件曝光后,当地政府也很快做出行动,为其申报见义勇为,该景区也新增了防滑扶手和紧急呼叫装置。毕竟每个人的安全不能只靠着英雄去拯救,预防的重要性固然大于补救。 在“扶不扶”“救不救”的争议时代,郑志军的本能反应给出了最朴素的答案:“哪有时间想那么多?见死不救,晚上睡得着吗?” 而孙女士知恩图报的做法也很暖心,她认了郑志军做哥哥,还拉着他一起拍了张全家福,配文:“生命重启,从此多了一个亲人。” 从孟祥斌到郑志军,十八年时光流转,变了的是城市面貌,不变的是刻在金华人骨子里的热血。英雄从来都不是生来就有超能力,而是平凡的人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抉择。 信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