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黄海海战中,在北洋水师参战的各条军舰里“广甲”号无防护巡洋舰的装备最落后,防护最

黄海海战中,在北洋水师参战的各条军舰里“广甲”号无防护巡洋舰的装备最落后,防护最差。“广甲”舰全长67.66米,宽10.72米,舱深7.71米,排水量1300吨,放在参战的北洋水师军舰里,即便是阵中老旧的“超勇”和“扬威”也比“广甲”重50吨。 别看这船顶着“巡洋舰”的名头,骨子里就是个木头架子配铁肋骨的缝合怪。船身木板裹着铁条,炮弹擦过能崩出半斤木刺,水兵私下都叫它“劈柴船”。主炮倒是德国进口的克虏伯大炮,射程能打十一公里,可炮弹都是光绪初年造的,火药受潮得用铁锹往下抠。 海战那天“广甲”缩在舰队左翼最外侧,管带吴敬荣举着望远镜手直哆嗦。前头“济远”舰刚调头逃跑,他立马有样学样——十四节的最高航速早掉到十节,逃跑时慌得连罗盘都没看准,一头扎进大连湾的暗礁区。触礁那刻全舰官兵抄起斧子狂砍桅杆,想把船伪装成渔船,结果日本“浪速”号巡洋舰过来瞅了眼,两发炮弹就把这堆劈柴轰成了篝火。 这事透着黑色幽默。“广甲”原本是广东水师的宝贝疙瘩,张之洞拿它当黄埔水师学堂的练习舰,甲板上还教过国际海事法规。结果真上了战场,学员练的旗语没派上用场,逃跑倒练出了新高度。更讽刺的是,这船的设计师怕它沉得太快,特意在船底加了防倾覆的舭龙骨,没想到最后毁在自家管带的心理防线上。 细琢磨“广甲”的命运,简直是晚清海军的活体标本。铁肋木壳的落后工艺,暴露了洋务运动“裱糊匠”式的改革;炮弹受潮、航速衰减,照出腐败后勤的黑洞;管带带着北洋烙印的广东水师军官,折射出派系倾轧的痼疾。最扎心的是,这船沉没时带着四具鱼雷发射管,可整个甲午海战愣是没发射过一枚鱼雷——就像大清裱糊了三十年的海防,关键时刻哑火得彻彻底底。 如今看“广甲”残骸照片,龙骨还倔强地支棱在礁石间,活像根戳破体面的鱼刺。它提醒后人:战舰的钢板厚度不如制度的厚度重要,炮弹的射程不如改革的决心长远。

评论列表

夏洛
夏洛 2
2025-05-15 12:31
广甲触礁后,由北洋水师派济远号击沉,避免资敌,并非浪速击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