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谭镕)5月14日,随着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搭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我国整轨互联的太空计算星座正式进入组网阶段。记者从之江实验室获悉,一箭十二颗计算卫星是之江实验室主导构建的“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也是国星宇航“星算”计划的首次发射。
之江实验室介绍,“三体计算星座”是由之江实验室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千星规模的太空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OPS(每秒百亿亿次运算)。该设施将通过在轨实时处理数据,解决传统卫星数据处理效率瓶颈问题,推动人工智能在太空的应用与发展。
据悉,本次首发入轨的12颗计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整轨卫星互联,具备太空在轨计算能力,将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计算卫星最高单星算力达744T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12颗卫星互联后具备5POPS计算能力和30TB存储容量。卫星同时搭载了80亿参数的天基模型,可对L0-L4级卫星数据进行在轨处理,将执行异轨卫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学观测等在轨试验任务。
计算星座的突破离不开太空计算软硬件技术的攻克。之江实验室承担了首发任务星载智能计算机等太空计算软硬件和天基模型的研制工作。国星宇航承担了智能网联卫星平台研发和整星研制工作。氦星光联承担了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工作。
作为计算卫星的核心载荷,之江实验室研究突破的星载智能计算机把卫星算力从T级提升到P级,实现10-100倍的提升。星载高通量路由器作为星座天地网络互联的核心设备,将完成星间、星地和星内百G比特高速率、低延迟网络传输。天基分布式操作系统就像“星座资源管家”,能对星座的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在轨计算任务编排调度及应用状态监测。首发卫星搭载的80亿参数天基模型是业内首个多任务模型,为星座增加了智慧大脑,能够调度卫星协同处理多源遥感数据,在轨自主完成对地观测任务。
据透露,“三体计算星座”新一轨卫星发射任务的研制工作也已经启动。“今年,之江实验室将携手国星宇航、智星空间、地卫二、开运联合、蓝箭鸿擎、十方星链、中科睿格、微纳星空等,共同完成超50颗计算卫星的星座布局。”之江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