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出口了20万吨的地沟油,让人惊奇的是,这些地沟油的买家,居然都是欧美发达国家。那他们买我们的地沟油回去干啥呢? 敬请看官老爷留个“关注”,也可以发表您的精彩见解~ 2011年的青岛港飘着咸腥的海风,荷兰航空工程师范德维尔攥着20吨地沟油采样报告,手心里沁出细密的汗珠。 这个被中国人嗤之以鼻的厨房垃圾,在他眼里却是会发光的金子——就在三个月前,他们成功把这些泛着酸臭的潲水油变成了清澈的航空燃料。 "这简直是魔法!" 当第一架搭载生物煤油的客机冲上云霄时,阿姆斯特丹机场的地勤人员都看傻了眼,他们不知道,这场魔法秀的幕后推手,竟是千里之外中国餐馆里飘着油花的泔水桶。 时间倒回2008年,维珍航空的老总布兰森急得直揪头发:按照新规,飞欧盟的航班每吨碳排放要交20欧元罚款,这可比机票钱还烫手! 转机出现在实验室里——当研究员把棕榈油加热到400℃时,仪器突然发出悦耳的蜂鸣声:一种能减排一半还多的神奇燃料诞生了。 可欧洲人很快发现,自家后院的地沟油产量连塞牙缝都不够,2012年,荷兰航空的采购经理把目光投向东方。 当他们发现中国餐馆每天能产出上万吨地沟油时,眼睛比发现新大陆还亮,这哪是潲水,分明是液态黄金! 在青岛某油脂加工厂,58岁的老张正带着徒弟们打捞潲水桶,看着泛着泡沫的油水混合物,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些连喂猪都怕闹肚子的玩意儿,老外居然开价6000元一吨。 当年我们偷偷摸摸卖给黑心商贩才300块,现在倒成香饽饽了,可老张不知道的是,这些地沟油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变身。 先得在离心机里脱去残羹剩饭,再和甘油跳段"双人舞"变成甘油酯,最后在铂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共舞,才能脱胎换骨成晶莹剔透的生物煤油。 整个过程比唐僧取经还曲折,但换来的回报实在诱人——2024年飙到7200元/吨,比十年前涨了二十多倍。 不过中国人很快回过味来了,2017年当美国突然宣布停止出口地沟油时,国内生物燃料厂家差点没乐出声。 让你们当年卡我们技术脖子...中石化工程师老李抚摸着自主研发的加氢反应器,想起2009年那段憋屈日子。 当时想引进加拿大技术,对方狮子大开口:250万美元转让费不说,每建新厂还要再交100万。 于是,憋着股气的中国科研团队,硬是在实验室啃了三年馒头,2012年当第一桶用地沟油炼制的生物煤油从镇海炼厂流出时,在场的人眼眶都湿了。 更解气的是,2022年国航那架波音777货机从杭州腾空而起时,用的可是百分百国产技术! 如今的地沟油江湖早已改天换地,美国从2023年开始疯狂从中国进口,但中国人学精了。 好东西得留给自家飞机,看着万吨货轮正在装载这些“废”油,老张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改变他命运的清晨。 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掀开潲水桶,却看见油花里泛着奇异的光泽,像极了未来生物燃料实验室里的反应釜。 原来命运早就在油锅里埋好了伏笔,他摸出口袋里孙子送的玩具飞机,轻轻放在鼻尖闻了闻——没有异味,只有阳光的味道。 主要信源:(央视网-焦点访谈——把住“地沟油”流向201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