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渐浓,年关将近,又到了一年游子归乡的时刻。每年年末,除了各大电商平台的“年货节”提醒异乡的游子们春节临近,还有就是电话那头的父母平淡而温暖的一句:“今年回来过年吧?!” 儿时的过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那时候,时光很慢,慢得家家户户都有充裕的时间慢慢地去熏腊肉香肠、打糍粑,腊肉熏香四溢、香肠色泽油亮、糍粑软糯香甜,腊肉一定要用柏枝树熏,才能将土猪的肉香味儿紧紧锁住;香肠一定要手工装,才能将肉的鲜香蕴藏在肠衣内;糍粑一定要用重锤趁热打,才能将米分子的粘性释放出来。熏气缭绕在木房土瓦间,蒸汽如雾,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和过日子的生气。 大年三十,一家人忙前忙后,贴春联、买香纸鞭炮、准备年夜饭,一家人告别旧年春联,贴上新春联挂上红灯笼,辞旧迎新。年夜饭总是有十几个菜,母亲说,这样也想吃点,那样也想吃点,年年如此,但不这样还叫什么过年。晚上一家人欢声笑语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聊着家长里短,共享团圆之乐,窗外烟花璀璨夺目,汇合万家灯火照亮夜空,灿烂至极,烟花渲染着时光,今晚的夜色都有了温度。 故土难忘,乡音无改,儿女们离家多年,想念母亲的味道已久,每逢春节回去,一回家定会胡吃海塞,亦和父母细数着一年生活中,那些柔软浪漫的小事。虽离家多年,风物景致或许不尽相同,但对故土的思念、亲情的牵挂、旧识的惦念,是相同的。父亲总说,“你们长大了,就像燕子一样,飞走了,就走了。”其实,无论燕子飞多远,来年都会归家返巢。 只要父母在,家就在,年也在!跨越山海,勿忘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