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2年,周星驰拍完电影《功夫》,突然找到金庸老先生,并给他送过去60000块

2002年,周星驰拍完电影《功夫》,突然找到金庸老先生,并给他送过去60000块钱。金庸懵了:你给我钱干什么? 2002年,周星驰刚拍完《功夫》,一部票房大爆的武侠喜剧,却干了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他跑到金庸老先生家,掏出6万块钱塞了过去。金庸当时一愣,心想:这啥情况?你给我钱干啥?是周星驰脑子进水了,还是背后藏着啥不为人知的故事?别急,咱们慢慢聊聊这件事,看看这位喜剧大咖和武侠泰斗之间,到底发生了啥。 要说周星驰,那可是华语电影圈的一块活招牌。1962年,他生在香港九龙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四口人挤在公屋里,连个像样的沙发都没有。但他从小就迷李小龙,街头巷尾模仿拳脚,梦想当演员。1980年,他混进TVB演员训练班,起点不高,跑龙套、干杂活,愣是熬了出来。1983年,他主持《430穿梭机》,靠着幽默劲儿攒了点人气。后来跟梁朝伟、郑伊健这些哥们混熟了,也算有了点圈内基础。 1988年,他在《霹雳先锋》里演了个小角色,结果拿下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算是正式冒头。到了1990年,《赌圣》一炮而红,票房4000多万港币,“无厘头”这标签算是贴他身上了。之后《逃学威龙》、《整蛊专家》、《审死官》,一部接一部全是票房冠军,香港观众一提周星驰就乐。1992年,他拍《鹿鼎记》,改编金庸的小说,演韦小宝那股贱兮兮又灵动的劲儿,连金庸都夸他“无人能替”。2001年,《少林足球》全球票房6000万美元,他从演员跳到导演,野心不小。2002年,他又搞出《功夫》,武侠加喜剧,全球票房破1亿美金,彻底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再说金庸,这位老爷子是武侠界的扛把子。本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家里有点书香气。他1940年代上过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辍学,1948年跑去香港,在《大公报》当记者混饭吃。1955年,他在《新晚报》连载《书剑恩仇录》,用“金庸”这笔名一夜爆红。1959年,他自己搞了个《明报》,一边写社评一边连载小说,报纸卖得跟热饼似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这些作品随便一本都能让华人读者熬夜看,全球销量超1亿册,翻译成十几种语言。 金庸的小说不光是故事牛,人物、武功、文化底蕴都深得一批人。他的杨过、小龙女、张无忌,个个都成了文化符号。1972年,他写完《鹿鼎记》封笔,但影响力一点没减。到了2002年,他虽然退隐江湖,作品还是影视圈的香饽饽。那年,周星驰拍完《功夫》,片子里用了不少金庸小说的元素,像“杨过”、“小龙女”、“火云邪神”、“蛤蟆功”、“如来神掌”这些名词,个个听着耳熟,都是金庸迷心中的宝贝。 周星驰不是随便蹭热度的人。他心里清楚,金庸的作品对他影响有多大。从小看金庸小说,到后来拍电影,他一直在武侠文化里汲取灵感。《功夫》拍完后,他琢磨着,片子里用了这么多金庸的元素,虽然不是直接改编,但总得有点表示。于是,他带着6万港币,亲自去找金庸。这事儿搁当时可不常见,很多人拍电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用,连声招呼都不打,更别提掏钱了。可周星驰不一样,他觉得这是对前辈的尊重,也是对版权的敬意。 金庸那会儿已经78岁,过着低调日子。听说周星驰来拜访,还带钱,他有点懵。毕竟《功夫》不是改编他的小说,他也没参与制作,按理说没必要给钱。但周星驰态度很诚恳,说这些元素是金庸作品的文化符号,用了就得有个交代。两人一合计,片子里用了6个元素,每项1万港币,总共6万。金庸也没推辞,收下后直接把钱捐给了2004年南亚海啸灾区,干了件大好事。 周星驰后来继续拍片,《长江七号》、《美人鱼》都赚得盆满钵满。2016年,《美人鱼》成了内地票房冠军,他慢慢退到幕后,专心当导演。金庸的影响也没停,他的作品被改编成无数影视剧和游戏。2018年,他94岁去世,周星驰发声明说金庸是他的偶像,武侠和人性都从他那儿学了不少。香港政府还办了追思会,文化界几百人来送别。 这俩人,一个喜剧天才,一个武侠宗师,2002年的6万块钱,成了他们交集的见证。不是买卖,是尊重;不是交易,是情谊。放到现在看,这事儿依然有嚼头,提醒大家创作得有良心,版权得有底线。 周星驰拍完《功夫》给金庸送6万块,金庸懵了半天,这故事听完您啥感觉?是觉得周星驰够仗义,还是金庸更有格局?或者您觉得这钱给得值不值?来评论区聊聊吧,咱们一起唠唠这桩20年前的趣事,看看还能挖出啥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