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时的脐带血是否有必要保存?这一问题需要结合医学价值、经济成本和实际需求综合判断。目前争议焦点集中在自体储存的必要性上,而核心事实可归纳为:脐带血中含有的造血干细胞能治疗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 80 余种疾病,但其自体使用概率极低。 美国妇产科协会数据显示,孩子自存脐带血的使用率仅为 0.0005% 至 0.04%,相当于 20 万次分娩中仅有 1 例可能用上。 更关键的是,若孩子先天携带遗传疾病,其脐带血中的干细胞可能已存在异常,无法用于自身治疗,例如先天性白血病患者的脐带血因基因缺陷通常无法自体移植。 公共脐带血库是更优选择,既能体现社会价值又具备经济优势。公共库接受无偿捐赠,供全社会患者配型使用,捐赠者可终身享有优先配型权。 以广东省脐血库为例,截至 2023 年 4 月已出库 4061 份脐带血,救助 3207 位患者,覆盖白血病、脑瘫、自闭症等多种疾病。 公共库的配型成功率显著高于自体库,尤其在亚洲地区,上海脐血库已实现全球华人患者配型成功率 100%。 相比之下,自体储存费用高昂,通常需一次性支付 2-3 万元,且每年需续费 800 元左右,这笔费用对多数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负担,而实际保障作用却微乎其微。 商业宣传中常见的 “生命备份”“全家保障” 等说法存在明显误导。私立脐血库常夸大同胞间 1/4 全相合的概率,但实际应用中家庭成员匹配成功的案例极少,且需承担高昂的移植费用。 此外,脐带血在非血液疾病如脑瘫、自闭症中的应用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常规治疗。 真正需要移植时,公共库的配型成功率和治疗效果已足够应对绝大多数情况,例如湖南两位老年白血病患者通过公共库脐带血微移植成功治愈,证明了公共资源的有效性。 权威机构的立场为理性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美国儿科学会明确反对私人储存脐带血,认为其 “未受严格监管、成本过高且质量存疑”。 中国国家卫健委也强调,临床使用的脐带血必须来自国家批准的 7 家正规脐血库,且公共库的入库标准更严格、社会价值更高。 例如广东省脐血库对公共捐赠的脐带血要求细胞数更高,以确保异体移植的安全性,而自体库因仅需满足个人使用标准宽松,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保存脐带血的最佳方式是捐赠至公共库,既能为社会贡献资源,又能为自身保留优先配型权。 自存脐带血不仅经济上不划算,且实际利用率极低,更多是商业营销营造的 “安全感”。 正如在国际博弈中不应为短期利益牺牲长期稳定,家庭在脐带血保存问题上也需摒弃短视思维,理性选择更具性价比的公共资源。 真正的健康保障应建立在科学认知与社会协作之上,而非依赖概率极低的个体 “备份”。除非家族有特定遗传病史,否则无需自存脐带血,公共捐赠才是兼顾个人利益与社会福祉的理性选择。
猜你喜欢
该不该跟孩子说妈妈去世的消息❓
2025-05-15
大学安利君
笑得好可爱好有礼貌的咚咚🤩像是被大人围起来的小孩,介绍的表情好骄傲的感觉[
2025-05-15
kekeiiiiiii
善待自己的孩子
2025-05-15
阿宁很优秀_
小菲和徐家的事情,注定是扯不清楚的了。徐妈妈说什么,他能不说话,就尽量不说了,为
2025-05-14
乐乐
2025年我一定要做一个自律的狠人(一)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二
2025-05-14
幸福春风z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