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0年,朋友让马未都拿着名牌包来拍摄现场演一个“港商”,马未都拎着包,思考半

1990年,朋友让马未都拿着名牌包来拍摄现场演一个“港商”,马未都拎着包,思考半天怎么演,结果一会儿人一多他崩溃了。

“导演,你给我清场!”“你多大腕儿啊?这胡同里我上哪儿清场去?”

马未都1955年出生在北京,在部队大院长大。11岁那年因为文G,马未都无学可上,只能辍学。

辍学后,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马未都下乡改造。3年后,马未都回到城市随父母前往黑龙江省安宁县的空军五七干校。

在这里,马未都在空政文工团里跑了一阵龙套,也是从这时起,让马未都对上台演戏产生了阴影。

当时,马未都在文工团时正好普及样板戏。有一个话剧演员叫栾景泉,他问马未都:“你愿不愿意跟我演戏?”

马未都愣了一下,说:“演戏?我没学过啊!”

栾景泉说:“没学过没事,你跟我去吧!”

就这样,马未都跟着就去演《红灯记》了。第一次上台就演的“痛说革命家史第4场”,结果没有道具,马未都在台上出了演出事故。

他没拿到道具之后,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不出去了,导致台上进行不下去,台下观众嘘声一片。

那时候的马未都才14岁,什么也不懂,谁知演出结束后,所有人都来教育马未都:“你这个不对。”

马未都年少轻狂的反问:“怎么不对啊?没东西我怎么出去?我怎么弄啊?”

一旁有人说:“你知道吗,救场如救火,你这不出来,你撂所有人在台上,你就算没东西你出来比划一下,这戏都能往前走,你这不出来算怎么回事?”

从此之后,马未都被吓住了,再也不相信道具,每次演出都把道具放在袖子里,自己拿好。这时候留下的阴影,也让马未都对上台演戏产生了畏惧。

1981年,马未都还是一名铣床工,喜欢读书的他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篇《今夜月儿圆》,没想到引发了阅读狂潮,他也被调入《青年文学》成了一名编辑。

当编辑时,马未都认识了许多的大作家,也结识了很多影视圈的人。与此同时,马未都也搞起了副业,倒腾中药材,赚的盆满钵满。

到了90年代初,马未都与王朔、刘震云、赵宝刚等人又创立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渴望》等一系列炙手可热的电视剧。

起初,马未都刚创立“海马影视创作室”时,也发生了一件他第一次拍戏时的趣事。

某天他的导演朋友给他打电话:“老马,你家有好包吗?”

马未都问:“什么叫好包?”

朋友说:“名牌包就叫好包!”

马未都说:“我有!”

朋友:“那你赶紧拎包过来一趟。”

不一会儿,马未都拎包过去了。没想到,朋友对他说:“老马,你一会儿拎着这包,敲那门,把那姑娘领出来就完了。”

马未都一脸懵:“不就是要包吗?怎么我人还得上去?”

朋友说:“没人了,你就帮个忙吧!”

马未都只能同意了,问朋友:“那我什么身份?”“你演一港商。”

随后,马未都拎着包思考一番到底应该怎么演,他拎左手也不合适,拎在右手也难受,自个儿琢磨半天,也没琢磨出该怎么演。

拍摄时,马未都自始至终没敢看女孩的脸,到最后他也不知道这个女孩是谁。结果演着演着,围了一胡同的人,马未都一看人多,演不下去了,崩溃了。

然后,他对导演朋友说:“你得给我清场!”

“你多大腕儿?这胡同里我上哪儿清场去?你就这么个破事,你就让我清场!”导演指着马未都说。

后来,马未都崩溃着演完之后,心想:这个戏可千万别播出去,指不定给我糟蹋成什么样呢?

没想到,演完之后朋友还说:“老马,你这包不错,送给我得了!”

最终,马未都赔了包,还丢了一个人。好在这个戏没播出,也让马未都窃喜了好久。

这次演戏经历,也让马未都知道自己是不能演戏的,因为小时候的经历,也因为他面对镜头紧张。

他说:“我面对这种节目镜头什么都不怕,我可以对着这种镜头说半天也没事,但我绝演不了戏。你不是一个演员,你就脱不下这个壳。”

2009年,李少红筹拍《红楼梦》时,找到马未都希望他出演“冷子兴”这个角色。

马未都婉拒说:“李导,不是我不给面子,是我演不了。谁不愿意出一风头啊?但我真的演不了。”

马未都觉得拍戏时,有一个大机器对着他,他心里过不去,他无法无视这个机器,也没办法当成这是假的,所以进不去角色。

即便对演戏如此抵触,但在于谦找到他客串《老师好》中一个角色时,马未都还是毫不犹豫的去了,因为两人的关系太铁,也因为只有一句台词。

但是开拍时,就这一句台词,马未都也NG了好多遍。虽然在里面饰演了一个老师,但播出后好多人都说他为什么看着像校长。

你能看出看似无所不能的马未都,拍戏时竟是这样有趣吗?其实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出演员不是谁都可以当的,还是要术业有专攻。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