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8年初,毛主席来到沈阳机床开关厂视察,可工人们却态度冷漠,几乎全程都没人抬

1958年初,毛主席来到沈阳机床开关厂视察,可工人们却态度冷漠,几乎全程都没人抬头看向毛主席。 1958年初,毛主席亲临沈阳机床开关厂视察,按理说这是多大的事儿啊,可工人们竟然个个低头干活,没人敢抬头看一眼,冷漠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直到一个怀孕八个月的女工苏玉春站出来,大声喊了句“毛主席好”,才打破这诡异的沉默。 苏玉春,1935年生的,地地道道的沈阳人,家里就是普通的工人阶级。她小时候赶上了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日子苦得不行,但也让她见识了新中国是怎么一点点站起来的。1957年,她嫁了个在沈阳市财税局上班的小伙子,第二年就怀了孕,还进了沈阳机床开关厂当装配工。那年头,怀孕八个月还坚持上班,不是啥稀奇事儿,工人阶级就这股子韧劲儿。可她后来的举动,却让她从普通人里脱颖而出。 1958年2月13日,毛主席来厂里视察。这之前,厂领导开了会,特意交代大家别乱说话,别东张西望,好好干活就行。工人们心里好奇得要命,但谁也不敢违抗命令。那时候的纪律性真不是盖的,大家都老老实实埋头苦干,连抬头看一眼的胆子都没有。毛主席走进来,车间里气氛却僵得像块铁板,谁也没想到会是这副光景。 为啥工人们这么冷漠?其实这事儿得放到当时的大环境里看。1958年,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工业化建设正热火朝天,工厂里讲究的就是服从和效率。那会儿上级说啥就是啥,领导让低头干活,谁敢多看一眼?再说,毛主席那时候已经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大人物,普通工人哪见过这阵仗,紧张害怕都来不及,更别提主动打招呼了。这不是不尊敬,而是那个年代的规矩和心理状态使然。 再一个,那时候工厂里风气也挺实在,大家都忙着完成任务,生怕出错被批评。毛主席来视察,对工人来说是大事,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却没那么直接。很多人可能觉得,低头干活才是本分,别的都是“多余”。 就在这死气沉沉的车间里,苏玉春站出来了。她当时正干着活,怀孕八个月的肚子已经挺得老高,可她没犹豫,站起来就喊了声“毛主席好”。这一嗓子,把所有人都整蒙了。工友们愣住,领导皱眉,气氛一下子变了。可毛主席没生气,反而走过来跟她聊了几句,还跟她握了手。这事儿后来被摄影师拍下来,成了历史里珍贵的一页。 苏玉春为啥敢这么干?她自己也没啥高大上的理由,就是心里那股子激动憋不住。她不是想出风头,也不是不怕挨批,就是单纯地觉得,这机会一辈子就这一回,不喊一声对不起自己。这事儿之后,苏玉春在厂里成了“名人”。工友们都跑来问她跟毛主席说了啥,她也乐呵呵地讲,手里还攥着那张跟毛主席的合影。她没觉得自己干了啥了不起的事儿,可这张照片却成了她一辈子的骄傲。后来,国家搞支援内地建设,沈阳机床开关厂有一部分要搬到甘肃天水去。苏玉春二话不说就报了名,带着老公和刚出生的小孩就去了西北。 她老公在财税局干过,到了天水的新厂——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当上了副总会计师,帮着管账。她自己还是干装配工,条件比沈阳差远了,戈壁滩上风沙大,宿舍简陋,可她没抱怨,手艺扎实,干活麻利,后来还好几次被评为优秀工人。那张跟毛主席的合影,苏玉春一直宝贝得不行,装在木框里放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亲戚朋友来串门,她总要讲讲那天的事儿,语气里满是自豪。到老了,她把照片传给了儿女,还叮嘱他们得好好保存。这照片不光是她跟毛主席见面的证据,更是她这辈子跟国家工业发展绑在一起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