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秦思思)5月11日至13日,第十一届国际粗糙集联合会议在渝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多粒度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与会专家围绕粗糙集理论、三支决策、模糊集、粒球计算等前沿研究方向展开深入研讨。
大会主席、重庆师范大学校长王国胤指出国际粗糙集联合年会,是全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和推进合作的重要平台。该国际会议的召开也将为粗糙集,乃至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什么是粗糙集?重庆邮电大学校长高新波解释,粗糙集,是一种处理不精确、不一致或不完全信息的数据挖掘工具,可以用来解决数学中和生活中模糊的计算,也是当前国际上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应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数学是精确的,但大千世界的概念并没有那么精确,比如下大雨还是下小雨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下的是不大不小的雨,你有可能觉得雨很大,也可能觉得雨很小。”高新波举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需要太过于精确的。”高新波打比方,比如人过马路,我们只需要大概判断汽车速度和马路宽度,就可以判断自己此时是否适合过马路,但如果让计算机来帮你判断的话,它会进行精确计算,这便需要很大的算力和复杂过程。
据了解,近年来,粗糙集理论及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应用成为焦点。作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前沿领域,粗糙集理论正逐步揭示其在处理模糊与非精确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为重庆乃至全球的科研与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科技中心之一,近年来在粗糙集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高新波表示,此次国际会议选择在重庆召开,不仅是对重庆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国际认可,也预示着重庆在全球粗糙集研究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在粗糙集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了多粒度认知计算理论,该理论通过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析数据,实现了对复杂数据的高效处理与理解。这些理论不仅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认可,更在实际产业中找到了应用场景。从网络空间安全到金融风险评估,从智能制造到智慧城市管理,粗糙集理论及其衍生技术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为解决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处理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据悉,面对未来,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正计划进一步深化粗糙集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在多粒度认知计算和力求计算的方向上持续探索,旨在开发出更多高效、智能的数据处理算法。同时,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金融科技等潜力巨大的领域,实现从理论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本次会议由国际粗糙集学会(IRSS)主办,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联合承办。大会共设6场主旨报告,来自波兰、加拿大、比利时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