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美国开放芯片了,国产芯片怎么办?中低端芯片一旦大规模替代,就回不去了,换句话说,美国就算现在开放芯片,也晚了。 中国芯片产业这几年的进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不过分,车企的变化更明显,比亚迪的新能源车现在用的全是自主研发的IGBT芯片,全球市场份额冲到了第二,把德国英飞凌都甩在身后。 现在就算国外芯片敞开供应,国内企业也不会走回头路了,汽车厂为了适配国产芯片,光生产线调试就花了两年多。 然而像奇瑞和地平线合作的智能驾驶方案,专门针对国产芯片开发的算法就有上千种,现在换成进口芯片得把整个系统推倒重来,这损失可比芯片贵多了。 然后手机厂商的体会更深,格科微的图像传感器已经装进全球前三成的手机,手机拍照效果和软件都调到了最佳状态,这时候换回进口传感器,用户拍出照片颜色不对,销量立马就得跌。 更关键的是,国内供应链越来越完整,从设计软件、制造设备到封装测试都能自己搞定,北方华创的刻蚀机已经卖到全球第六,这些进步让中国芯片不再受制于人。 还有这些应用积累的海量数据,反过来又推动芯片迭代升级,寒武纪的智能芯片已经更新到第八代。 并且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更让人踏实,中芯国际的工程师团队比五年前翻了一番,企业砸钱搞研发也舍得下本,这些投入正在结出果实。 回头看,中国芯片产业就像竹子生长,前期看着慢,一旦根系扎牢了,破土之后拦都拦不住。 现在全球每三台家电里就有一台用中国芯片,每五辆智能汽车有两辆装国产处理器,这种扎根市场的力量,比任何外力推动都更持久,未来的智能时代,中国芯片不仅不会掉队,还可能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