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在瑞士日内瓦的经贸谈判成了国际焦点。5月11日,双方高层闭门会谈结束后,都对外释放了积极信号,还宣布第二天要发联合声明。不过,美国媒体已经提前扒出了一些内幕,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中国明确要求特朗普政府从此别再对"中国制造2025"说三道四。
先说关税这一块。美国之前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高得离谱,综合平均税率一度达到145%,这几乎把中国货挡在门外了。但这次谈判,美国松口了,打算把平均关税降到50%-60%,像电子产品、纺织品这些老百姓常用的东西,可能降到25%。
这相当于给中美贸易踩了刹车,暂时缓和了紧张气氛。不过这里面有个细节,根据5月12日发布的联合声明,美国实际调整的是4月2日之后加征的关税,暂停了24%,保留10%,还取消了其他额外的91%关税。也就是说,现在实际税率是30%,90天后可能涨到54%。这说明双方都留了后手,谈判还在继续。
再来说说"中国制造2025"。这个计划是中国2015年提出的,目标是推动制造业升级,从低端加工转向高端制造,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这些领域。美国一直盯着这个计划,觉得中国政府在背后撑腰,抢了他们的饭碗。
之前美国就拿这个说事,说中国搞不公平竞争,甚至在301调查里专门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产业加税。但中国一直强调,这个计划是开放透明的,政策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包括美资企业。像C919大飞机,就有美国公司参与。
这次谈判,中国直接把话挑明了:别再拿"中国制造2025"当借口。这背后有两个原因。第一,中国这些年在科技领域确实进步快,比如5G、高铁,美国担心被超越,所以想打压。第二,美国之前的关税政策让自己吃了苦头。美国企业抱怨成本上升,消费者也觉得物价贵了。
加州州长甚至公开说,他们愿意和中国做生意,这说明美国内部对关税战意见很大。中国在谈判中也有自己的筹码。比如稀土,这是高科技产业的关键材料,美国70%依赖中国。中国这次暂停了部分稀土出口管制,但保留了镓、锗这些半导体和国防关键材料的管控。
这就像打牌时留了一手,既显示了诚意,又让美国不敢轻举妄动。不过,这次谈判只是个开始。双方虽然暂时降低了关税,但保留了10%作为博弈筹码,而且90天后可能再调整。美国还把54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说明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没变。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谈,可以;但想压着中国让步,没门。总的来说,这次日内瓦谈判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美国,产业升级是自己的事,别想干涉。美国也意识到,一味打关税战对自己没好处。
未来90天是观察期,双方能不能在科技、贸易等领域找到平衡点,就看接下来的谈判了。但有一点很清楚:中国不会在核心利益上让步,"中国制造2025"的脚步,谁也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