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凌晨通报中美会谈结果,16个小时谈判交锋之后,这5个字的出现,让全世界松了一口气! 北京时间12日凌晨3点,当地时间11日晚上9点,中方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有关情况。 概况下来就是美国把之前加征的91%关税都撤了,咱们也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剩下的10%算是“诚意保证金”,防止对方突然变卦。 还有24%的“对等关税”暂时停90天,给双方留个缓冲期。 说白了,就是把拳头先收回来,别真打疼了。以前一件100美元的中国商品,要交24美元关税,现在只要10美元,企业压力小多了。 这次会谈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常态化磋商机制。以后中美经贸问题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突然打关税战,而是定期坐下来谈。 咱们副总理何立峰和美国财长、贸易代表牵头,工作层随时能启动谈判。 之前日本和美国谈了三轮,卡在牛肉进口和数字贸易上;韩国因为总统弹劾案,谈判直接停摆。 反观中美,48小时就出成果,说明两国经济绑得太紧,谁也离不开谁。 不过,别以为关税降了就万事大吉。长期来看,中美在科技、稀土、国际规则这些领域的竞争才是重头戏。 美国92%的稀土提炼依赖中国,咱们一管制,全球稀土价格直接涨三倍,他们的F-35战机、“战斧”导弹都得傻眼。 但美国也没闲着,重启了加州的稀土矿,还联合澳大利亚、日本重建供应链。 未来在半导体、清洁能源这些技术上,双方肯定还会较劲。这次会谈没碰技术出口管制、市场准入这些核心矛盾,只是把明面上的关税降了,深层的博弈才刚开始。 有人说,这是不是意味着中美要握手言和了?想多了。美国这次取消的关税比咱们多,但保留的10%针对的是咱们的优势产业,咱们保留的10%反制措施则盯着他们的农产品。 说白了,双方都留了后手。而且美国之前把日、韩、英、澳、印列为关税谈判“优先对象”,结果都谈崩了,最后还是得回来找咱们。 这说明在全球经济里,中美谁也绕不开谁,但又都想占上风。 6月底前得敲定关税调整细则,第三季度可能启动半导体、清洁能源的技术合作试点。但这些都是试探性的,真正的突破还得看后续谈判。 咱们这边专家也说了,得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推进产业出海,和其他国家签自贸协定,不能把鸡蛋都放在美国这个篮子里。 说到底,中美贸易战就像一场马拉松,这次会谈只是中途的补给站。双方都想减少损失,但谁也不想放弃主导权。 未来的路还很长,竞争依然是主基调。不过至少这一次,全世界看到了对话的可能性,而不是无休止的对抗。 你觉得中美未来的贸易关系会走向何方? 中国新闻网——《外媒关注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提振全球市场,增加更多确定性》 人民网——《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