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千古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索额图是康熙身边的权臣,康熙年少时智擒鳌拜,后来平定三藩,从皇位不稳到后来千秋大业,都有索额图的辅佐。 可是索额图却没能荣华富贵到终老,最后的结局是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对索额图从宠信到恨之入骨,抄家定罪,让索额图死后也要永远戴着罪臣的帽子。 满清正黄旗出身的索额图,从小就是在权谋算计中长大的,对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了解透彻,位极人臣的索额图,如何一步步失去了康熙的宠信? 索额图的家族,是清朝最受瞩目的政治家族之一,在康熙之前,索额图的父亲辅佐了四朝皇帝,索额图从小就笼罩在家族荣耀之下。 康熙年幼即位,索额图的父亲就是顺治托孤的四大臣之首。那时候康熙势弱,四位大臣争权夺利,皇帝反而靠边站了。 康熙心里不是滋味,但是谁也没把他放在眼里,只有索额图慧眼识珠,认识到天下到底还是皇帝的天下,康熙虽然年幼,但是抱负不小,不可轻视。 索额图选择站在了康熙身边,他为康熙出谋划策,秘密培养武艺高强的侍卫,帮助康熙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叱咤风云的鳌拜被擒,索额图一跃成为康熙的心腹,此后在朝堂上风头一时无两,成为康熙的左膀右臂。 康熙开创的辉煌盛世,方方面面都有索额图的身影。这索额图受宠信的时期,康熙对他是“你办事,我放心”的态度,大事要事都要交给索额图来经办。 索额图在大清的威望也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正所谓盛极必衰,自古以来全身而退的肱骨之臣,大都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 可是索额图没有功成身退,他还想给自己的权势“锦上添花”,作为辅佐皇帝立威的权臣还不够,索额图想要成为扶持皇帝上位的权臣。 对于大权在握的皇帝来说,皇位继任一直是个敏感的问题,也是最容易掀起腥风血雨的问题。 长期权势滔天的索额图,没有经历过皇位争夺的血雨腥风,在繁花似锦的高位上,他也忘记了,顶头上司的皇帝康熙,才是那个拍板定夺的人,才是真正能对太子产生影响的人。 索额图自恃身份地位崇高,对太子指手画脚,不管笼络太子胤礽,妄图成为掌控太子的人。 胤礽在索额图的鼓动下,不断跟康熙作对,行为也逐渐张狂起来,康熙对太子和索额图的不满,终于忍耐到了极限。 疑心的种子一旦种在皇帝的心里,再想重新得到信任难于登天,索额图跟太子打得火热,在康熙的眼中,无异于二人谋划虎口夺食,不是你死就死我活。 索额图此后生涯就是一场没有刹车的滑铁卢,康熙逐渐疏远,让索额图变本加厉地笼络权力,而索额图对权力的渴望,又加大了康熙和索额图之间的鸿沟。 索额图越不想倒下,他倒下的速度就越快,最终康熙一纸诏书,将索额图幽禁在了宗人府。 位高权重的朝臣,失去势力就等于失去了庇护,索额图耀武扬威时得罪的人,对那些见风使舵的臣子来说,雪中送炭难,落井下石却是顺手的事情。 索额图被皇帝下令处死的那一刻,就失去了所有做人的尊严,在宗人府里等待死刑的索额图,连低声下气的乞丐都不如。 看守索额图的人对他打骂侮辱,祈求一碗残羹剩饭都是奢求,索额图最后被活活饿死在了宗人府。 也许油尽灯枯之时,索额图也许会渴望向历经四朝皇帝的父亲取经,或许就能早一些知道,君臣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雷池。 索额图凄惨的死去,并未让康熙对他的家族网开一面,抄家杀头的命令令朝堂震慑,曾经耀眼的权臣家族,自此落寞。 康熙对索额图过往的作为,不论功绩还是过错,统统给定了罪。直到多年后,康熙想起索额图,还是无法释怀,大骂索额图是千古第一罪人,可见真是恨极了索额图。 正是因为康熙曾经信任过索额图,才对索额图后来的猖狂无法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