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 5月12日晚上,智利总统博里奇带着几分匆忙与几分期待,突然抵达北京。 此行既没有提前铺开红毯式宣传,也未带庞大商业代表团,反倒像一场精心设计的"闪电访问"——毕竟,他口袋里揣着的可是关乎智利经济未来的关键合作清单。 作为全球最大铜矿生产国,智利每年向中国出口的铜矿占其总产量40%,而中国新能源产业对锂矿的饥渴,更让拥有世界级盐湖锂资源的智利成为关键玩家。 但博里奇此行显然不止于"卖矿",从流出的行程看,从宁德时代到比亚迪的拜访安排,暴露出智利试图从"原料供应商"升级为"新能源产业链合伙人"的野心。 有趣的是,这位总统的社交媒体同步更新了在北京小吃街尝试糖葫芦的视频,评论区智利网友纷纷调侃:"总统先生,别忘了谈妥车厘子关税!"——毕竟每三个智利车厘子就有一个进了中国人的春节果盘,这种"铜矿+樱桃"的混搭外交,恰恰折射出中智经贸的互补性:一个要资源保供,一个要市场变现。 博里奇的"低调突访"实则暗含拉美国家的战略清醒,当美国推行"近岸外包"试图重构供应链时,智利显然不愿沦为地缘博弈的棋子。 中国和智利已经保持了14年的最大贸易伙伴关系,这种紧密联系不仅因为商业利益,更源于双方共同的发展目标——通过产业升级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中智自贸协定升级版即将实施,届时98%的商品将享受零关税,这一开放政策在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作为CPTPP成员国,智利与中国的深入合作可能为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贸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不过资源合作也是双刃剑,当智利将23%的GDP押注在矿业出口,如何避免"荷兰病"仍是难题,或许博里奇该学学中国"以矿养技"的经验,毕竟宁德时代在智利建的锂加工厂已经证明:资源国的终极出路,是把矿山变成技术跳板。 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或许正在改写"南美资源—中国制造—欧美消费"的旧三角关系。 信息来源;智利总统博里奇抵京 环球网2025-05-1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