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访英时,德国人给李鸿章推销马克沁机枪,当他第一次看到这款机枪时,他没有问价钱,而是先询问它一分钟可以打出多少子弹……
一架黑黝黝的机枪正对着前方的靶子狂轰滥击,子弹如飞蝗般密集地喷射出去,一分钟不到,两百多发子弹就将那些靶子打得粉碎。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座位于德国的军火公司训练场,一行人正在场边观看着这场枪械表演。其中一位身着长袍的中年人显得特别沉默,他就是清朝重臣李鸿章。
眼前这种威力无比的机枪,是德国武器制造商马克森本人亲自为他做的示范。
表演结束后,马克森自豪地告诉李鸿章:这种机枪每分钟最多可以射出500多发子弹,这么一挺机枪就能轻易压垮整支军队。
李鸿章看着眼前这种堪称“万夫莫敌”的杀伤力量,不禁感叹万分。当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犹在眼前,满清王朝不堪一击,全在于武器装备的落后,如今即使买下这批先进武器,又能挽回多少?
一转念及此,李鸿章顿感无力。
列强凭借工业革命的力量在一百余年前就已经远远超越了中国。不单如此,他们还趁火打劫,用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企图永远压制中华民族的腾飞。
中国上下几千年未有大的变故,但工业革命这股洪流汹涌而来,很快就淹没了我们。由此再回望中国的近代史,实在是太多耻辱和教训了。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败再败,被迫割让领土,赔钱赔银,可清朝朝臣们却对此毫无认识。他们固步自封,目空一切,以至军火严重落后于人,竟无力抵御西方列强的入侵。
在这场失利的军备竞赛中,李鸿章也曾一度寄希望于“师夷长技以制夷”,其实他上任后就着手推动过洋务运动,在天津等地兴办过军工厂和学堂。可惜当年军工根基太过薄弱,革新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更令李无奈的是,清廷方面对此并未重视,拨款吝啬,加之朝野腐败严重,使得重兵装备普遍落伍。终于在日军的炮火下节节败退,被迫割地赔款,苟延残喘。
此番来德国采购,本想置办一批先进武器以重振雄风,可由于当年赔款过重,国库空虚,无力购买太多。在价格上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李只能带回这一架马克沁机枪。
面对这捉襟见肘的困境,李不免心生焦虑,短期内,付诸武力收复失地、重振民族自信是不太可能了。
可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日渐瓦解,国家前景也难料,强大的兵力是立国之本,可如何做到自力更生?武器装备从何入手?
这一路走来,李鸿章自问良心毫无抱负,却常因清廷腐朽无为而感到无能为力。他无数次上奏,极力主张发展民族工业,自主研制武器。可大多时候都是石沉大海。
权奸当道,国之重器无人问津,清王朝就这样在昏庸腐败中日渐败落,最终让位于中华民族的新力量。
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国家真正开启了自力更生之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一步步夺回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岂止于此,新中国的工业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制造业、航天、国防科技等领域蓬勃发展,使我们从一穷二白逐步走向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当年李鸿章仅购得一架机枪就暗自神伤,而今天,我们的武器装备已经全面接近甚至超越了世界先进水平,彪炳史册的“两弹一星”就是最好的注脚。
在历史长河中,有过无数屈辱和失败,但只要我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终将收获硕果。今日之中国已然扬眉吐气,物华天宝,赫赫有名。
这是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我们通过自身的努力,终于挺起了民族的脊梁,让世界为中华崛起而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