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2月10日,江苏淮安一村民万以全修水渠的时候,意外挖到了40多斤黄金。就在他准备据为己有时,却被近千个村民围了起来。 1982年2月,江苏盱眙县穆店乡南窑庄的田里,村民们顶着寒风清理水渠淤泥,万以全和兄弟万以才、万以年分到一块淤泥厚的地方,铁锹挖下去,发出清脆响声。 万以全低头一看,淤泥里露出个圆形盖子,挖开一看是个铜壶,打开盖子里面满是金光闪闪的东西:金饼、马蹄金、郢爰金币,还有一块金兽,总重二十多公斤。 村民们围过来,议论声不断,万氏兄弟觉得这东西不简单,当晚万以才带着几块金子赶到乡政府报告,乡里很快通知盱眙县政府和公安局,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封锁四周,第二天,铜壶和黄金被警车护送到县城银行金库,之后送往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的专家开始清点黄金:9块半金饼重2864克,15块马蹄金重4845克,11块郢爰金币重3260克,金兽重9100克,纯度高达99.99%,金兽形状特别像豹子又像老虎,可能是古代祭祀用的重器。 但专家们更关心那个铜壶,清洗后,铜壶露出真面目:高24厘米,宽22.2厘米,壶身上有蟠龙和梅花图案,金银丝和绿松石点缀,壶底刻着39个字,讲的是齐国大将陈璋在公元前315年打败燕国的事。 这段文字跟《史记》《战国策》写的一样,证明铜壶不只是装金子的容器,更是历史的证据,专家们认定,铜壶比黄金珍贵得多,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永久保存在南京博物院。 铜壶上的文字讲了战国时齐国的一段故事,公元前315年,齐宣王派陈璋带兵攻打燕国,占领不少地方,带回战利品,这铜壶可能是齐王赏给陈璋的,用来装金子。 研究发现,铜壶的文字跟山东临淄出土的齐国文物能对上,说明齐国那时候军事和文化都很强,铜壶的发现,让南窑庄这个小地方成了考古界关注的点,为研究齐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铜壶的做工也让人佩服,壶上有48条蟠龙和432朵梅花,线条流畅,金银丝镶得精致,19个部件拼得严实,展现了战国时青铜器的顶尖水平。 研究还发现,铜壶的工艺跟山东齐国出土的青铜器很像,说明齐国的金属技术影响了周边地区,专家推测,铜壶原来可能是一对,另一个方形的铜壶现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两只壶的文字一样,做工也差不多,放在一起能更好展现齐国的文化。 万氏兄弟的付出值得尊敬,他们把铜壶和黄金交上去,得到南京博物院的奖励,生活条件改善了一些,但村里有些人议论纷纷,说奖金分得不公平,还有人觉得挖宝坏了风水。 兄弟几个慢慢被乡邻疏远,万以才守着老房子,房子漏雨也没抱怨,只说把东西交给国家心里踏实,他们的做法,让国宝得以保存,也给盱眙留下了一份文化财富。 如今,陈璋圆壶静静待在南京博物院的展厅里,蟠龙和梅花在灯光下闪着光,像在讲战国的故事,盱眙南窑庄的水渠早已长满青草,村民的生活平平静静,铜壶承载的,不只是二十多公斤黄金,更是中华文化里一段抹不去的记忆。 信息来源:含金量99%!这个国宝级文物是什么“神兽”?.肇庆发布.2023-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