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巩俐和周星驰拍摄《唐伯虎点秋香》时,老板向华强甩给巩俐100w:“拿着这些钱,让星仔带你在香港好好玩!”
巩俐忍不住感叹:“香港人怎么这么壕?”向华强说:“习惯就好!”
1987年,巩俐凭借张艺谋的《红高粱》一炮而红。从此,她成为张艺谋的御用女演员,也与张艺谋有着长达8年的感情纠葛。
彼时,凭借张艺谋的佳作,巩俐一举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影坛的地位。不过早期的她参演的都是文艺片,虽然文字价值卓越,但商业价值不免大打折扣。
90年代,香港电影正直辉煌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实力的内地演员,都纷纷来到香港捞金,巩俐也不例外,搭上顺风车来到了香港。
1991年,巩俐和王晶、周星驰合作了《赌侠2》和《豪门夜宴》,因为戏份不重,表演中规中矩,所以她总是缺少一些记忆点。
1992年,周星驰筹拍《唐伯虎点秋香》,影片依旧延续了星式无厘头风格。
起初,周星驰想找大火的王祖贤出演,奈何王祖贤太火而没有档期,再加上片酬也没有谈拢,最后不了了之。
之后,周星驰又想到了自己的老搭档张敏,但因为一些别的原因,张敏也未能演出。
思来想去,周星驰找到了巩俐,因为当时向华强也有意拓展内地市场,有了巩俐也就有了票房保证,最后就选定了她。
当时巩俐来到香港,向华强直接把她的片酬100万先给了她,跟她说:“这是你的片酬,来香港,让星仔好好带你玩。”
巩俐目瞪口呆,说:“我之前拍电影获国际大奖,公司才奖励我一套20万的房子而已,香港人都这么敢吗?”
向华强笑了一下,说:“习惯就好!”
巩俐一句话,让港媒大肆渲染:“巩俐是乡巴佬,周星驰买的桌球杆都要几百万,她一点都不识货。”
吃喝玩乐之后也要正式开工了,可拍摄时由于巩俐是学院派表演,而且演的都是文艺片,所以对于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她一时融入不进去。
最后,她不得已给恩师张艺谋打电话:“我get不到片中的笑点,我觉得那些夸张的造型以及肢体表演。是剧组在整我。”
张艺谋劝导她:“你不要不接受,你还没有学到这一块,你还不太知道,但是你就跟着他们走,会很有意思的。”
可即便张艺谋这么说,巩俐还是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偶像包袱去做那样的表演,甚至一度跟剧组产生了矛盾。
一场唐伯虎敲碗歌那场戏中,所有的香港女演员头发都像被电了一样竖了起来,唯独巩俐怎么也不愿意。
周星驰多次劝说,可巩俐就是不愿意自毁形象,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就这样拍摄了。
还有一场秋香被踢三十多脚,样貌变成猪头那场戏,周星驰要把巩俐的脸画成青一块紫一块,然后再用“还我漂漂拳”帮她还原。
可巩俐还是怎么劝说都不肯拍,最后周星驰只能找了个肥仔反串秋香。直到杀青,巩俐一直都是“美美的”,直到最后,她也没有真正融入剧组。
多年后,巩俐表示很遗憾,说:“那时候确实因为文化的关系和表演经验的关系,没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准,确实留下了不少遗憾。如果再来一次,我一定会豁出去演。”
从这次合作之后,周星驰再也没有和巩俐合作过。
不过有人说,正是因为巩俐在剧中独树一帜,所以才是经典,但也有人觉得她如果按照星爷的思路走,这部电影应该会更加经典,反正褒贬不一。
不过尽管两人走的路不一样,却在彼此擅长的领域做到了顶端。周星驰由于开创的无厘头表演,被人称为“星爷”,而巩俐也循规蹈矩的学院派表演走上了国际,成为“巩皇”。
纵观两人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不少的经典。
周星驰《逃学威龙》系列中的“周星星”,《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武状元苏乞儿》中的“苏察哈尔灿”,《国产凌凌漆》中的“凌凌漆”等等,还有很多都是经典角色。
巩俐《红高粱》中的少奶奶“九儿”,《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四姨太,《秋菊打官司》中土的掉渣的“秋菊”,《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个霸气全开的“皇后”等等。
巩俐参演的电影真的屈指可数,但却不能否认他出演的电影部部都是经典,她很少出演烂片,这或许也是她能够被称为“巩皇”的原因之一。
也期待巩俐的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