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5年秋天,毛主席在武汉问了韩先楚一句话:“洪麻子怎么样?”韩刚说完洪学智还

1965年秋天,毛主席在武汉问了韩先楚一句话:“洪麻子怎么样?”韩刚说完洪学智还在吉林下放劳动,毛主席马上接了一句:“他过去有功,不能一棍子打死!” 1959年夏天那场庐山会议过后,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洪学智突然接到调令,卷起铺盖就去了吉林。 当时不少人都知道这是受彭老总事件牵连,可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二话没说,扛着行李就去了农机厅报到。 在吉林农机厅当厅长那几年,洪学智天天穿着工装往工厂钻。 有老工人记得清楚,那年冬天松花江上冻得梆硬,他带着技术员蹲在拖拉机厂车间里琢磨改进履带防滑装置,手上的冻疮裂得往外渗血。 后来农机厅搞出个履带式播种机,在东北黑土地里特别实用,这事还上了省里的工作简报。 日子刚有点起色,文革的浪潮就拍过来了。农机厅大院贴满了大字报,批斗会上有人把粪水往他身上泼。 最惨的时候关在牛棚里,看守他的小年轻半夜偷偷塞进来半块烤土豆,说小时候听他讲过打美国飞机的故事。 后来农场劳动那几年,扛着二百斤的麻袋在粮库跑上跑下,愣是没让年轻人比下去,粮库主任私下跟人说:"这老爷子骨头是真硬。" 要说洪学智这辈子最仗义的朋友,还得数韩先楚。1971年开春那会儿,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宾馆突然问起"洪麻子"近况。 韩先楚赶紧把他在吉林农场的情况说了,主席当场拍了板:"老同志有功,不能一棍子打死!"这话后来传到农场,管事的第二天就把洪学智的伙食从窝头咸菜换成了二米饭。 1972年落实政策那阵子,周总理办公室专门往吉林发了文件。 省里安排他去石油化工局当局长,上任头个月就跑遍了全省二十几个炼油厂。 有次在扶余油田检查输油管道,六十岁的人愣是爬了三十米高的催化裂化塔,把安全员吓得腿肚子直转筋。那几年吉林石化搞出好几个拳头产品,连大庆油田都派人来取经。 1977年秋天回北京那天,总参派了辆老吉普来接他。车子经过天安门广场时,警卫员看见他拿袖子抹眼睛。 后来在国防工办主任任上,白天抓导弹生产线,晚上琢磨怎么让军工厂生产暖水瓶、缝纫机。 有统计说那几年军工企业给老百姓造了上百万个高压锅,东北老职工到现在还念叨"军工厂的高压锅能用二十年"。 要说洪学智最惦记的事,还得数老百姓过冬。1979年刚进腊月,他就张罗着给贫困地区捐棉衣。 部队大院家家户户翻箱倒柜,有个参谋捐了件将校呢大衣,结果被他当面训了一顿:"老百姓要的是暖和,不是要威风!"后来统计总共捐了二十四万件,光吉林通榆县就分到八千多床军被。 1983年,那个叫李绪英的妇女,因为生孩子落下毛病,在山上洞里住了十八年。 洪学智听说这事,直接给总后卫生部打电话,派了七个医疗队进大别山。做手术那天,县医院走廊里挤满了看热闹的老乡,主刀大夫后来回忆说:"洪老特意叮嘱要用最好的麻醉师,说不能让人再遭罪。" 在吉林石化局那会儿,有次下基层检查,发现厂里给领导留着小灶。 他端起饭盒就往大食堂钻,跟工人们挤在条凳上吃白菜炖粉条。 后来局里搞廉政建设,把领导干部的伙食标准降了三成,省下来的钱全买了劳保用品。 晚年有记者问他怎么看待那些年受的委屈,老爷子摆摆手:"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算个啥?"后来党史办的人来采访,翻出他在农场劳动时写的思想汇报,厚厚一摞材料里没半句怨言,倒是有不少改进农业机械的建议。 要说洪学智这辈子最得意的事,可能不是当过大官,而是真真切切帮老百姓解决了困难。金寨县那个李绪英做完手术能下地走路了,托人捎来一筐山核桃。 东西他没收,倒是把装核桃的柳条筐摆在办公室显眼处,逢人就说:"这可是老百姓的心意,比啥奖章都金贵。" 2006年洪老去世时,吉林农机厅的老职工自发组织追悼会。有个退休的八级钳工坐了二十个小时硬座来北京,在灵前放了把自制的小扳手,说这是当年跟着洪厅长搞技术革新时用的工具。 追悼会上念的唁电里,有封落款是"金寨县全体乡亲",上头按着密密麻麻的红手印。 这些年总有人讨论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吉林的老工人会说:"看看洪厅长修的拖拉机就知道了。"大别山的老乡会说:"看看李绪英家的新瓦房就明白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什么大道理都来得真切。洪学智这辈子就像他改进的那些农机具,看着不起眼,扎在土里就能长出粮食来。 主要信源:(六安新闻网——无私奉献八十载 丰功伟绩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