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6年,广西北海涠洲岛,一名33岁男子,看着岸边躺着的一排排船员尸体,和被台

1986年,广西北海涠洲岛,一名33岁男子,看着岸边躺着的一排排船员尸体,和被台风摧毁的100多艘渔船,悲痛万分,大喊道:不能再死人了!随后他的举动遭到家人反对和众人嘲笑,谁料,30年后,众人纷纷赞叹,感激他! 这个后来被称作"当代愚公"的渔民,彼时只有初中文化,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档案显示,当年全岛800多艘渔船中,东岸渔民需绕行13公里至西岸避风,1986年超强台风摧毁东岸百余艘渔船后,陈光权在父亲坟前烧掉渔网:"从今往后,我的船就是这座港。" 工具是祖传的耕牛与自制牛车,武器是10公斤铁杵与粗布手套,每天凌晨四点潮位最低时,陈光权便潜入海底撬动礁石。 重达300公斤的玄武岩需借助潮汐力量推移,往往涨落三次潮水才能挪动一块,妻子至今记得他第一次被巨浪拍晕的场景:"抬回家时耳朵里塞满海沙,手里还攥着半块珊瑚。" 1989年台风"戈登"来袭,三年垒筑的堤坝瞬间坍塌,面对散落海底的20万块石头,陈光权在暴雨中静坐整夜,次日却将牛车套绳勒得更紧——这次他发明"错缝垒砌法",大石嵌小石的结构让堤坝抗浪强度提升三倍,涠洲岛气象站数据显示,此后三十年共经历47次台风,马拉港仅出现三次局部损毁。 最艰难时刻发生在1998年,为支付三个孩子的学费,陈光权被迫暂停工程出海捕鱼,某夜收网时突遇暴风雨,他冒险返航导致渔船触礁,海水灌舱瞬间,这个铁汉突然痛哭:"港没修成,我死了渔村怎么办?"所幸被路过货轮搭救,这段经历后来被编入舞蹈《牛拉港》第二幕。 转机出现在2006年,涠洲岛边防派出所官兵偶然发现这个"疯子",自发组建党员突击队协助施工。陈光权在工程日志里写道:"农历三月十八,六名战士帮我运石27车。"随着央视报道扩散,全国网友捐赠的37万元善款让他购置首台卷扬机,工程效率提升五倍。 2016年台风"莎莉嘉"过境时,马拉港成功庇护138艘渔船,老渔民黄大富回忆:"三叔公站在堤头指挥,浪头打来他纹丝不动,就像港口的定海神针。" 此时陈光权已累计搬运200万块石头,相当于建造两个胡夫金字塔的工程量,他的牙齿因长期咬绳发力全部脱落,右手无名指被巨石压成永久畸形。 如今72岁的陈光权仍保持巡港习惯,晨曦中他粗糙的掌心抚过每一块礁石,如同老农检视亲手栽种的庄稼,北海日报记者曾测算,老人三十年步行巡港里程可绕赤道两周,被问及为何坚持,他指着港内嬉戏的孩童:"这些娃的爹,都是我亲手从风浪里抢回来的。" 马拉港畔竖立的功德碑刻着2019年"中国好人榜"颁奖词:"以一己之力筑生命防线,用愚公精神写时代答卷。"但陈光权最珍视的,是渔民们口耳相传的朴素评价:"有马拉港在,出海心里踏实。"咸涩海风里,300米石堤沉默守护着渔火明灭,恰似主人用半生孤勇写就的无声史诗。[浮云] 本文核心事实引自北海市人民政府官网、澎湃新闻、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