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巴基斯坦这次很聪明,如果巴基斯坦在自己领空击落印度战斗机,印度可以不承认,可以说

巴基斯坦这次很聪明,如果巴基斯坦在自己领空击落印度战斗机,印度可以不承认,可以说巴基斯坦在制造假新闻,反正印度国民看不到。

巴基斯坦这次在空战中的策略确实展现了极高的战术智慧。核心就在于 “超视距打击 + 残骸定位 + 舆论压制” 的三位一体组合,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彻底封死了印度抵赖的空间。

先说超视距打击这一环。巴基斯坦空军的歼 - 10CE 战机搭载的 KLJ-7A 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超过 200 公里,而印度 “阵风” 战机的 RBE2-AA 雷达只有 160 公里。

这意味着巴方战机在印军进入巴方领空前就能发现目标。更关键的是,歼 - 10CE 配备的 PL-15E 空空导弹射程达 150 公里(实际可能达 200 公里),而印度 “阵风” 携带的 “米卡” 导弹有效射程仅 40 公里。

这种射程差让巴方完全掌握主动权 —— 当印度 “阵风” 还在琢磨怎么接近时,PL-15E 已经呼啸而至。

就像 5 月 7 日的空战,印度第 17 “金箭” 中队的 4 架 “阵风” 刚起飞,就被巴方雷达锁定,还没进入格斗射程就被 PL-15E 凌空打爆。

再说残骸定位。巴基斯坦在打击后迅速通过卫星、无人机等手段锁定坠机地点。比如在印度旁遮普邦发现的 “阵风” 残骸,不仅有 M88 发动机尾喷口碎片,还有 PL-15E 导弹的 AESA 导引头残骸。

这些残骸分布在印度境内,直接证明空战发生在巴方领空之外。更绝的是,巴方还利用导弹编号(如 P15E12203039)和连续发射记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印度就算想否认,也得先解释自家领土上为啥会出现巴基斯坦导弹残骸。

最后是舆论压制。巴基斯坦采取了 “官方战报 + 国际媒体 + 社交媒体” 的三重攻势。一方面,巴三军新闻局第一时间公布击落 5 架印机的战果,并强调所有行动未越境;另一方面,通过 CNN 等国际媒体传播残骸画面,甚至邀请中立机构核查坠机现场。

更关键的是,巴方利用 PL-15E 导弹的 AESA 雷达残骸大做文章 —— 这是全球首款实战的 AESA 空空导弹,技术领先美国 AIM-260 一代。

这种 “技术碾压” 的叙事,让印度在国际舆论场彻底失语。反观印度,不仅无法拿出反驳证据,还因封杀 8000 个社交媒体账户引发国际批评,反而坐实了 “掩盖真相” 的指控。

这套组合拳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视距打击确保物理摧毁,残骸定位提供铁证,舆论压制则彻底瓦解印度的话语权。印度就算想抵赖,也得先解释自家领土上为啥会有巴基斯坦导弹残骸,以及为啥 “阵风” 战机连巴方领空都没摸到就被击落。

印度试图通过切断印度河水源施压,结果反而让国际社会看清其 “战争贩子” 的真面目。

而巴基斯坦凭借中国提供的歼 - 10CE、PL-15E 等装备,以及 ZDK-03 预警机的数据链支持,不仅守住了领空,还把战场变成了中国军工的 “技术秀场”。这场冲突再次证明,在现代战争中,体系化作战能力和舆论主动权的结合,往往比单纯的装备数量更具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