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什么中国的外贸版战机歼10C,可以击落阵风和苏30?很多人说这是“有体系”与“

为什么中国的外贸版战机歼10C,可以击落阵风和苏30?很多人说这是“有体系”与“没体系”之间差别,对于外行来说没问题,不过这个说法跟真相还是有很大差距。我到现在也不认为阵风和苏-30就真不如歼-10CE,飞机是好飞机,就看是谁用了。

我们得先明白一个事,现代空战,早就不是两架飞机空中拼刺刀那么简单了。民用通信,咱们天天用手机上网,最关心的是网速快不快,也就是带宽。

但在战场上,尤其是在天上飞的战斗机,最要命的不是带宽,而是延迟。

雷达刚发现敌人,信息传到飞行员那儿要是慢个几秒,黄花菜都凉了,哪还有机会反击?这延迟,很大程度上就看你整个系统集成得怎么样。

可能有人要抬杠了,说民用通信延迟也很重要啊。

没错,但军用系统,尤其是空战这种争分夺秒的环境,它不光是传个信号那么简单,它最终是要驱动武器去“干活”的,更像是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

民用网络,你看看视频、刷刷网页,最终信息在屏幕上一显示就完事了,它不涉及具体的“动作”。

军用系统就不一样了,雷达信号传出来,可能要经过好几个设备转换,各种数据格式变来变去,最后才能送到导弹或者火控雷达手里,让它们动起来。这里面接口那么多啊,简直数不过来!

实话实说,咱们前些年也为这些五花八门的接口头疼过。但好歹是自己家里的事,陆海空火箭军之间,上面还有个统一管事的,一张纸下去,下面就得乖乖换接口。

即便这样,也够折腾的,因为各家的系统发展进度不一样,你这边还在用老系统,那边有钱已经换上新的了,接口自然就对不上。

所以当年印度引进阵风的时候,就有人断言:这飞机到了印度空军手里,恐怕发挥不出真正的战斗力。

没想到还真说中了。你看看印度军队的装备,那叫一个“万国造”:美国的、自研的、以色列的、老毛子的,通信系统本身就乱七八糟。

情报侦察系统也是,预警机就有好几种,雷达型号更是多得吓人。作战平台更不用说,苏系的、法系的、自研的,啥都有。

这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接口?多少种需要转换的信号?多少代差带来的不兼容?说句不好听的,地球上恐怕没哪个国家能把这么个大杂烩给整合利索了,美国来了也得挠头。

印度雷达发现一个目标,比如“距离98.52千米、方位角102.3度、高度13000米,歼-10CE编队一架”,这么个信息要传给阵风飞行员。

以印度那系统的集成度,大概率只能靠无线电吼了,雷达报给指挥部,指挥部再传给战斗机。这一嗓子喊下来,花个30秒不算多吧?这延迟是多少?整整30000毫秒。

而一个高度集成的指挥自动化系统,比如咱们的C4ISR系统呢?可能只需要不到1K的带宽,100毫秒以内就能搞定。

就那点数据,256比特的带宽都绰绰有余,这样才能把延迟压缩到极致。这不是水平的差异,这是数量级的差异。

这才是歼-10CE能吊打阵风的真正原因。印度输得不冤,但阵风确实死得有点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