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便通调,百邪不存,二便不调,五脏颠倒 中医认为淋证是膀胱尿频急淋漓不畅,甚至排尿时涩痛,尿赤,严重的还癃闭不通,小腹胀满。 现在常见的膀胱炎尿道炎,急性前列腺炎,甚至泌尿系统结石,这些疾患,一般属于淋证范畴。 中医治淋并不在于盯准淋证尿道口那点炎症,也不去针对那点炎症处理,而是看到淋证是为什么产生的,大多数淋证是湿热在下焦,当然也有些是寒湿引起的。 所谓局部的炎症,也不过是一点病理产物堵在那里,中医不通过消炎,而通过利水,为什么为什么金钱草、车前草、瞿麦能够利尿通淋。因为这些利水药能够把周身的水引到膀胱下面去,通过发大水,把膀胱周围的炎症冲开,把瘀滞通达。 就像大家看到一条管子,里面塞了些污垢菜叶渣滓,这时你要把这些垢积清开,水才能排得顺畅,你要清理它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用工具,把管子里面的垢积清。另一种是用一大桶水,泼到池子里去,池子水满,冲刷管子,连污垢带菜叶渣滓都被冲开来。 这样管子又恢复了昔日的通畅。如果说前面一种办法是手术,或导尿消炎,那么后面一种办法就是中医内服汤药,导水下行。 所以针对一些结石堵塞,有些要靠手术,而很多小结石,泥沙样结石,完全可以靠中医内服汤药,通过利尿通淋之法,让身体发一场大水,冲刷膀胱,膀胱排尿量大,把很多炎症浊垢都排下来了。 这就是《黄帝内经》上提到的浊阴归六腑,浊阴出下窍。 所以有些病人服用这些令脏邪还腑的药后,感到身体内部好像洗了一场澡,用药能够用到这个效果,那是相当不错的。 而胸闷的病人,你给可以他用枳壳、桔梗、木香,转动胸中气机,然后病人再放几个屁,觉得胸中本来一派乌云的,服完药后感到像有一扫把从上往下扫开,一下子心开意解,无比畅快。腹胀便秘,肝区胀满的病人,你给他用大柴胡汤后,令肝部的脏毒还腑,排几次大便,肚子都松了,一团活水,很是舒服。 这是正统的中医,用脏邪还腑的思想,来给邪以出路,从不留邪恋邪,也从不跟邪浊斗气较量对抗,中医是随顺自然的医学,你观察大自然行云流水,就能够领悟医理,明通医道。行云代表你身体气机要流畅,不能有瘀滞。 百病皆生于瘀滞。气机通和百病不生,一有瘀滞诸疾生焉。 人体气机贵流通不贵滞塞,所以懂得用行气药理气药的大夫,都是比较高明的。拨通气机,不单治简单的肝气郁结,腹部胀满,进而它可以疗沉疴,起顽疾。 至于人体的血脉津液,要像流水那样,大家看流水是怎么走的? 百川东到海,都是水往低处流 ,人体浊阴就应该往胱肠方面降,明白这个道理你就可以搞出一套胱肠论。 胱肠是人体的下口,《黄帝内经》说,凡治病,必察其下。你下游都不通调,整个人都会被憋得紧绷绷。你如果长江黄河出海口都堵塞了,那你所有浊水都会倒灌下部来。所以防止胱肠瘀滞,乃治病之捷径也,不管什么疾病,但见到胱肠堵塞了,先要帮病人把胱肠通开,这样病情都会减轻,甚是很多疾病,它起源就起源于胱肠不通。 《黄帝内经》说,小大不利,当治其标。疾病之急,莫急于人体大小便不通,或者通而不畅。 就像淋证,你通了,但是不畅,涩痛也不行。就像肠子你能排便,但每次排的时间长,排不干净也不健康。一定程度上来看,人的健康跟他排大小便是成正相关的。大小便通畅,不留滞,健康系数就高,大小便不畅堵塞,健康系数就低。你看人体二便它排的不仅是大小便毒,它更是五脏毒浊的排泄口。 二便不调,五脏颠倒!所以善养生的人,从这里下手,善治病的人,也从这里下手。医学古籍上说,若要不死,肠中无滓,若要长生,肠中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