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65岁那年,宠幸了29岁的惇妃汪佳氏。不久后,惇妃怀胎十月,生下一公主。乾隆一高兴,赏赐2根黄瓜。一旁太监看到,心里嘀咕道:“万岁爷,这也太舍得了。” 1763年,17岁的汪佳氏以“永常在”的身份入宫,但在后宫佳丽三千的竞争中,起初并未引起乾隆的注意。 然而,不甘平凡的汪佳氏并没有就此沉寂,她抓住机遇,主动请缨去侍奉皇太后,以此接近乾隆皇帝。 由于她对皇太后的悉心照料,获得了太后的赞许,并在太后的推荐下,去侍奉乾隆皇帝。 乾隆见到了汪佳氏那张青春洋溢的脸庞,仿佛也感受到了青春的气息,从此对她宠爱有加,连续晋升其为贵人、惇嫔。 而惇嫔的运气可谓如有神助,1774年,她怀孕的消息传来,让乾隆兴奋不已,为了奖赏她,特地下旨将惇嫔晋封为惇妃。 次年正月,惇妃诞下一女,即固伦和孝公主。 乾隆皇帝闻讯后喜不自胜,他骄傲地宣布:“朕有十公主了!”并且豪爽地赏赐惇妃两根黄瓜。 在旁人看来,这两根黄瓜似乎微不足道,但实际上,这是乾隆对惇妃极高的宠爱体现。 这黄瓜可比金子金贵。那年头北京城的冬天,连皇帝都吃不上口新鲜瓜果。玉泉山脚的老农用温泉搭暖棚,耗了上千两银子才种出七根黄瓜。乾隆自己留两根,孝敬太后三根,剩下两根全给了惇妃——连皇后都没尝过这鲜。太监捧着黄绸裹的黄瓜往翊坤宫跑,心里直打鼓:万岁爷这是把半壁江山都赏出去了? 惇妃抱着女儿坐在暖炕上,眼泪吧嗒掉在黄瓜刺儿上。她太清楚这赏赐的分量——当年被打入冷宫的慎贵人,就因为偷摘御花园的葡萄被赐了白绫。如今这两根黄瓜,分明是乾隆在六宫面前给她立威:朕的惇妃,连片菜叶子都比你们金贵。 十格格抓周那天,乾隆把缅甸进贡的鸽血红塞进金锁,转头又赏了惇妃二十个江南厨子。翊坤宫小厨房飘出的香气,能把隔壁的令贵妃馋得摔筷子。这女人开始飘了,有天为个冰裂纹梅瓶,竟把宫女活活打死。乾隆气得胡子直抖,降她为嫔位,十格格也被抱去钟粹宫。 谁承想三岁的小丫头绝食哭闹,嗓子哑得跟破锣似的。乾隆半夜抱着女儿送回翊坤宫,瞪着惇嫔叹气:“朕算是栽在你们娘俩手里了。”惇妃跪在地上抹眼泪,心里门儿清——只要十格格在,她就算把天捅个窟窿,乾隆也得给她补上。 最绝的是她给女儿挑的驸马。和珅长子丰绅殷德大婚那天,惇妃摸着女儿嫁衣上的东珠冷笑:“嫁进首富家算什么?得让这桩婚事变成拴住和珅的锁链。”果然乾隆咽气没两年,嘉庆就把和珅家抄了个底朝天。十格格抱着嫁妆回宫那日,惇妃早备好了新茶:“额娘教你个道理,皇家的宠爱,从来都是要拿血本去换的。” 那些笑话她“黄瓜妃子”的人怕是瞎了。看看翊坤宫佛堂供着的那两根黄瓜干——风干成褐色的皮上,还留着当年指甲掐出的月牙印。这哪是瓜果,分明是深宫女人的生死符,是帝王恩宠的照妖镜。 要我说,惇妃才是真正的狠角色。十七岁入宫装鹌鹑,二十八岁挺着肚子争宠,六十一岁寿终正寝。她比令妃活得长,比皇后死得体面,连亲闺女都熬成了乾隆朝最后的赢家。紫禁城的石榴花开了一季又一季,唯有她种在温泉边的黄瓜,至今还在史书里泛着青翠的光。 #我的宝藏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