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候鸟日,汕尾国际自然保护湿地的风景,大抵是造物主随手排下的一出哑剧。冬日的阳光懒懒地泻在泥滩上,一群候鸟从天际掠过,翅膀扇动的声响惊动了田里弯腰的农人。他直起腰来,望了望天,又俯下身去,继续他的耕作。 鸟是过客,人是土著,二者本不相干。然而在这片湿地上,却演出了一种奇异的和谐。候鸟南来北往,遵循的是千古不变的自然律;农人春种秋收,顺从的是节气更迭的老黄历。他们各自按照自己的时钟生活,却又在同一个空间里相安无事。 城里人每每见了,不免要啧啧称奇,以为这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明证了。殊不知农人心中并无这许多罗曼蒂克的念头,他们只管低头种地;候鸟亦复如是,只管觅食歇脚。和谐云乎哉?不过是各谋生路罢了。 然而,就在这互不相扰中,一种无言的默契悄然形成。农人的犁铧翻起泥土,惊起了蛰伏的虫豸,恰为候鸟提供了口粮;候鸟的粪便落入水田,又成了最好的肥料。他们彼此并不知情,却在无意中完成了一次次互惠的交易。 城市的高楼在不远处生长,像一群贪婪的巨人,觊觎着这片最后的湿地。但眼下,阳光依旧公平地洒在鸟翼和锄柄上,将一切镀成了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