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0年,上海警方在一栋即将拆除的楼房内,发现了一位形容枯槁、衣衫破旧的流浪者

2020年,上海警方在一栋即将拆除的楼房内,发现了一位形容枯槁、衣衫破旧的流浪者。但当他们核实了他的身份后,无不惊愕万分。 经过虹口分局数据库的详细比对,这位遍体鳞伤、蓬头垢面的男子,竟是失踪长达十二年的姚远。指纹识别系统揭示了他的辉煌过往:他不仅是北理工1993届的杰出毕业生,还曾是1990年湖北省的理科状元。当年他以65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国防七子之一的学府,这一成就还曾被《湖北日报》以半版篇幅报道,赞誉他为“寒门贵子”。 法医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他的指甲缝中竟然残留有深海沉积物的样本,这源于他毕业后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参与的深海勘探项目。 姚远的人生轨迹在2003年春天发生了巨大转折。那一年,他做出了辞职的决定。在央企担任工程师的第九个年头,他偶然得知大学同学已晋升为某科技公司的CTO,而自己却仍拿着每月4800元的固定薪资。 这一发现深深触动了他,于是他瞒着湖北农村的父母,带着9万元的积蓄独自来到上海闯荡。然而,上海社保局的记录显示,他最后一次缴纳社保的日期是2008年11月,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他所在的精密仪器公司破产了。 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报告揭示,长期的流浪生活导致姚远的前额叶皮质受损,他的语言功能退化到了初中水平。但他破碎的记忆中的一些关键片段,与警方在拆迁楼内发现的日记本内容相吻合。在2009年栖身于虹口区拆迁楼期间,他仍坚持记录每天的拾荒所得,最高日收入仅为27.5元。 日记本的最后一页上,他涂写着:“今天在福州路外文书店看到《线性代数》,定价68元。”这相当于他三天的伙食费。 当姚远的父母接到认领通知时,他们正守着湖北黄冈老家那座摇摇欲坠的土坯房。为了寻找儿子,他们已经耗尽了家财。母亲王桂珍的右眼因长期流泪导致角膜溃疡失明。在2020年4月22日的认亲现场,法医物证鉴定中心的摄像机记录下了感人的一幕:75岁的父亲姚建国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儿子满脸疤痕的脸庞时,姚远突然清晰地喊出了“爹”,这一瞬间让在场的警员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治疗档案显示,姚远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源于他内心的多重认知失调。主治医师在病历备注栏中写道:“患者始终无法调和曾经的状元光环与现实中的挫败感之间的认知冲突,将流浪视为对失败人生的一种仪式性放逐。” 这种心理机制在2021年的艺术纪录片《困局》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导演用姚远珍藏的北理工校徽特写与拆迁楼斑驳的墙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令人感慨的是,姚远在央企期间的科研成果并未被遗忘。他参与设计的深海耐压舱技术,在2018年被应用于“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然而,当2020年“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时,姚远却正在苏州河畔翻找垃圾桶。这种时空的错位在2023年的清华社会学论坛上引发了热议,学者们将其定义为“绩优陷阱”的典型样本——那些过度依赖线性上升通道的精英们,往往缺乏应对挫败的心理韧性。 至今,虹口分局档案室仍保存着姚远的全部遗物:23本写满了公式的演算纸、42枚不同年份的校徽以及一个由318个矿泉水瓶盖拼成的“北理工”字样装置。

评论列表

忍羽
忍羽 7
2025-05-10 20:02
如果你认不清自己的一切所谓能力与成就,其实均来自国家的支持,与集体的力量,那么现实必然会给你补上这一课。

敏君 回复 05-11 01:22
国家不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吗?你为什么要分离成对立的两部分?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3
2025-05-11 01:57
一会儿法医,一会儿叫爹,一会儿又有遗物,到底死没死啊?
用户13xxx93
用户13xxx93 2
2025-05-11 05:16
知识无用论
诺言随风逝
诺言随风逝 1
2025-05-11 01:31
以后这种“疯人”会更多,因为现在的人通过网络接收到一个浮华的社会,千百万都不算有钱,高薪,豪车,美人,美食,美景等一切都似乎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等踏入社会发现那些美好的生活与普通人的自己没有一点关系。那种别人都很好,我却这么喽的落差感,会让人很焦虑,毕竟看到的浮华太多了,塑造世界观的时候都可能已经受到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