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过八十大寿,我和大哥从广州icon回来,各拿给母亲1万元,不料母亲看了看院外的三弟,欲言又止的招手示意我们回里屋。 大哥率先察觉母亲神色有异,他眉头微皱,看了眼正在院子里忙活的三弟,低声问我:“妈这是怎么了?”我摇摇头,心里也满是疑惑。跟着母亲进了里屋,老式的木门“吱呀”一声关上,隔绝了院外的喧闹。 母亲在八仙桌前坐下,手指轻轻摩挲着桌上的纹路,那上面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和大哥并排站在她面前,等着她开口。过了好一会儿,母亲抬起头,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她叹了口气说:“你们俩拿的这钱,妈不能要。” “为啥呀妈?”我脱口而出,“我们做儿女的,孝敬您是应该的。您都八十了,这点钱就留着买点好吃的,或者想出去玩儿,也能派上用场。”大哥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妈,我们在广州这些年,也攒了些钱,您就别推辞了。” 母亲摆了摆手,眼神望向窗外,三弟正蹲在地上,仔细地给院角的老梨树修剪枝丫。他佝偻的背,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你们俩在广州风风光光,妈打心眼里高兴。”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可你们别忘了,这些年,要不是你三弟守在老家,照顾我和你爸,咱们这个家哪能这么安稳?” 我和大哥对视一眼,一时语塞。的确,自从父亲去世后,三弟就一直留在老家,守着这座老院子,守着母亲。农忙时,他一个人扛起家里的几亩地;母亲生病时,也是他衣不解带地在床前照顾。而我和大哥,为了打拼事业,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 “上个月,你三弟为了给我买降压药,把家里那头养了快一年的猪都卖了。”母亲擦了擦眼角的泪,“他媳妇跟着他没享过一天福,还总说只要我身体好,日子苦点也没啥。”听到这儿,我心里一阵酸楚,想起每次打电话回家,三弟总说家里一切都好,让我们别操心。 大哥沉默了片刻,开口道:“妈,那您说怎么办?总不能让三弟一直这么辛苦付出,我们做哥哥的也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母亲从兜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叠皱巴巴的钞票,还有我们刚才给她的两万块。“我想好了,”母亲说,“你们这钱,加上我攒的这些,给你三弟在镇上开个小店。他一直想做点小生意,也能让日子过得宽裕些。” 我和大哥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就同意了母亲的提议。大哥说:“妈,您说得对,这些年是我们疏忽了。开小店的钱,我们再添一些,一定要把这事办好。”我也连忙点头:“对,三弟一直照顾家里,这次也该我们为他做点事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和母亲、三弟一起商量开店的事。三弟一开始坚决不同意,他红着眼眶说:“大哥二哥,你们在外面打拼也不容易,这钱我不能要。照顾妈是我应该做的,再说家里的地也离不开人。”母亲拉着三弟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也该为自己和媳妇想想了。开个小店,以后的日子能过得好点,妈也能放心。” 在我们的再三劝说下,三弟终于点头答应了。我们一起在镇上找店面,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找到了一个位置不错的铺子。大哥联系了广州的朋友,帮忙采购货架、设备,我则负责联系供货商。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也闲不住,每天都念叨着店里该卖些什么,还说要亲手做些家乡的特色小吃放在店里卖。 很快,小店就筹备得差不多了。开业那天,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着,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店里摆满了各种生活用品,还有母亲做的腌菜、糕点。乡亲们纷纷来捧场,三弟和弟媳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看着热闹的小店,我和大哥心里满是欣慰。这些年,我们总以为给母亲钱就是孝顺,却忽略了一直默默付出的三弟。这次,借着母亲八十大寿的机会,我们不仅让母亲感受到了我们的孝心,也终于能为三弟做点事,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临走前,母亲把我和大哥叫到跟前,说:“一家人,就该互相帮衬。你们在外面好好干,有空多回来看看。有你们三个儿子,妈这辈子知足了。”我和大哥紧紧握住母亲的手,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多陪陪母亲,多帮帮三弟,让这个家一直温暖下去。 回到广州后,我和大哥经常打电话询问小店的生意。三弟总是高兴地说,店里生意越来越好,乡亲们都爱来光顾,母亲做的小吃也特别受欢迎。听到这些,我们的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在这个家里,钱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亲情的温暖,家人的相互扶持,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