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格局的藏族导游小伙 4月25号早上七点,开往九寨沟旅游大巴启动,一位藏族导游小伙自我介绍后说他陪我们一起完成此次九寨沟——黄龙——茂县古羌城四天三晚上的旅程。 30来岁的藏族导游小伙开诚布公地说他当导游是由其他行业转行而来,主要是为了消除他们藏民在一些人心目中的形象偏见,所以,他要通过导游这个行业来纠偏一些人对与他们藏族人的一些感知。 导游小伙叫泽仁旺秋,作为导游,他深谙与山水对话、与旅人共鸣的艺术——当车轮碾过平坦的柏油路,他化身静默的守护者,只让细碎的风声与偶尔的鸟鸣轻拂车厢,让游客在静谧中舒展身心。那些至关重要的安全守则,在他口中幻化成藏地牧民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而当海拔攀升、山势渐陡,旺秋瞬间切换成故事绘卷的讲述者。他用跌宕起伏的情节为游客注入活力,让每一双眼睛始终闪耀着好奇的光芒。在他妙趣横生的讲述中,蜿蜒山路不再漫长。 在九寨沟,无论是协调团队事务,还是反复叮嘱出行细节,他都事无巨细、尽心尽责。4月27日清晨7时,满载着九寨沟绮丽风光的珍贵回忆,旅行大巴缓缓启动,向着黄龙风景区启程。 春寒料峭的山风已带着明显的凉意,旺秋导游特意反复叮嘱大家:“把最厚实的衣物都裹上,高原气候可比不得平原。”他还叮咛着藏家体验的礼仪细节——如何用酥油茶表达尊重,进出毡房的禁忌,甚至连触碰转经筒的手势都耐心讲解。当众人在黄龙一藏族村寨青稞酒香中品味过牦牛肉与酥油糌粑后,才带着对雪山彩池的向往再度启程。 行至黄龙景区入口,旺秋导游忽然收敛起惯常的温和笑意,神情严肃地说起高原反应:“去年有位游客没把头痛当回事,硬是逞强往上爬,结果在观景台差点晕倒……”他说出的字字句句都透着对安全的极致重视,让初上高原的人心头一暖。 在黄龙溪谷,两位游客因沉醉于深幽栈道和雪山倒影下钙华池的瑰丽,比约定时间晚了整整四十分钟。当他们气喘吁吁赶回出口,却见旺秋毫无怨言地迎上来:“路上没摔跤吧?高原走路可急不得。”仿佛等待的时光从未让他焦躁,只有如亲人般地关切问候。 下午将近六点,满载着一路美景记忆与疲惫身躯的旅行大巴,向着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茂县羌族古城缓缓驶去。 大巴行驶一段路程后,突然停下。大家下车一看,司机师傅正打开车后盖,神情专注地检修着车辆。起初,大家以为只是简单更换发动机皮带,稍作等待便能继续前行。可司机却让大伙先回座位,那凝重的神色,让不安的氛围在车内悄然蔓延。 当大巴缓缓驶入黄龙县城,径直开进了修理厂。修车师傅一番细致检查后,无奈告知当天无法修好。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车内瞬间炸开了锅。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时,旺秋导游早已迅速联系了另一辆大巴车赶来。可此时,团队里许多人归心似箭,纷纷要求来车直接连夜将大家送回始发地城市。一时间,抱怨声、催促声此起彼伏。面对这混乱的局面,旺秋导游始终沉稳地一言不发,眼神中却透着坚定。他心里早已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坚决完成最后一站的旅行任务。 两三个小时后,新的大巴车终于来了。尽管大家满心疲惫,但在旺秋导游有条不紊地组织下,还是顺利上了车。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抵达了旺秋导游早已联系好的酒店。此时,时间已是凌晨零点半,可大家看着导游为安排一切奔波忙碌的身影,心中却是感动,毫无怨言,略带疲惫地进入梦乡,期待着明天的游览。 因为前一晚的晚睡,第二天早上特意晚起一小时。当大家精神抖擞地来到茂县中国古羌城时,一场盛大的羌王迎宾仪式正在等待着我们。身着华丽民族服饰的羌人,用热情洋溢的歌舞,欢迎着远方的客人。在古羌城里,我们深入了解了羌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羌人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那些古老的建筑、精美的羌绣、神秘的民俗,都让我们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中午过后,旺秋导游圆满完成了四天三夜的导游行程。在他的引领下,我们全队25位游客登上了前来接应的豪华大巴。临别之际,他与我们依依道别,眼神中满是不舍。“谢谢大家这几天的配合,希望这次旅行能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他真诚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 这次旅行,虽然有意外出现,但也正因如此,让我们收获了别样的感动。我们不仅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受了的民族文化,更结识了一位有格局、有担当的藏族导游小伙——泽仁旺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与责任,让这场旅行变得格外难忘,成为了我们记忆中一段珍贵而温暖的篇章。 九寨游客:鱼无脚 20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