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年被捕时,敌人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只要交800元保证金便可出狱。于是,他便给父亲的至交汪孟邹写信求助,可追随他父亲多年的汪孟邹却没有钱!
刽子手的屠刀高高扬起,凛然的寒光划破长空,临刑场上,一个瘦削的身影挺立如松,目光坚毅而澄澈。
他就是陈延年,年仅29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也是党的创始人陈独秀的长子。
1927年7月4日,这位坚贞不屈的革命者面对死亡,依然昂首挺胸,至死不渝。
刽子手恼羞成怒,几个狱卒一拥而上,将陈延年按倒在地。
就在他们松手的一瞬间,只听“嗖”的一声,陈延年突然跃起,避过了那致命的一刀。
刽子手一个踉跄,几乎摔倒,随即狞笑着挥舞屠刀,向陈延年劈头盖脸砍去。
鲜血飞溅,染红了他单薄的囚衣。年轻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化作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
吴稚晖得知陈延年被捕的消息,顿时喜上眉梢,他提笔给上海警备司令杨虎写了一封信。
吴稚晖何许人也?他是陈独秀昔日的好友,也是陈延年年轻时的引路人。正是他资助陈延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然而,理念的分歧让他们走上了决裂的道路。
当陈延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战士时,吴稚晖却站在了革命的对立面。
一封告密信,将昔日的良师益友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狱中的陈延年并不知道,自己早已被友人出卖。革命党的朋友们四处活动,想方设法营救他。
得知消息的好友汪孟邹急得团团转,通过胡适辗转托人疏通关系,愿出重金赎他出狱。
然而,吴稚晖阴险的告密,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牢狱之灾,丝毫没有击垮陈延年的意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宁可血溅五步,也不吐露半个字的党的机密。
狱卒们费尽心机,想从这个形容枯槁的“烧饭佬”口中得到蛛丝马迹,却只换来了更加坚决的沉默。
陈延年化名“陈友生”,伪装成一介贫苦的厨子,隐藏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区区一个做粗活的,怎会是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呢?
敌人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的青年,竟然就是让他们头疼不已的“颠覆分子”,陈独秀的长子。
陈延年的革命人生,源于他不凡的家世和经历。
1898年,他出生于安庆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陈独秀是赫赫有名的革命家,自幼熏陶他以马克思主义理想。
1914年,陈独秀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流亡日本,军警要捉拿年幼的兄弟俩。机智过人的陈延年与弟弟陈乔年机敏地翻墙逃走,躲过一劫。
1915年,陈延年和陈乔年只身来到上海投奔父亲。陈独秀已是享誉中外的大家,儿子们本可以衣食无忧,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
然而陈延年兄弟俩不甘心做二世祖,立志磨砺自己的意志,锻炼独立生存的能力。
他们宁可披着单衣,吃着粗茶淡饭,睡在冰冷的地板上,也要努力求学,终于考入了著名的上海震旦大学。
陈延年最初并不赞同父亲的主张,反而对无政府主义思潮情有独钟。
1919年,在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的资助下,他与弟弟远赴法国勤工俭学。
在那里,他们过着晨起暮归、汗流浃背的劳动生活。艰难的环境,让陈延年对吴稚晖一度心存感激。
可是,吴稚晖的真面目渐渐显露。他突然中断了对留学生的资助,让百余名学子陷入被遣返的危机。
更令人气愤的是,吴竟纵容军警镇压学生运动,致使不少人惨遭迫害。
同一时期,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如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等。
在他们的感召下,饱经苦难的陈延年终于抛弃了无政府主义,转而投身共产主义事业。
1922年冬,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旅欧支部的领导成员。自此,陈延年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
1923年,他远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深造,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卓越的才能崭露头角。
同学们亲切地称他为“小列宁”,党组织也委以重任,派他返回国内工作。
回国后的陈延年,先是在广州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披着粗布衣衫,与工人、车夫打成一片,用流利的粤语向他们宣讲革命真理,极力发展党的组织。
在他和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地区的革命力量迅速壮大。
1927年4月,大革命的前景一片大好,却被国民党的“四一二政变”击得粉碎。
军警大肆搜捕共产党人,陈延年在上海区委驻地被捕。危难之际,他奋力搏斗,掩护同志们突围而出,自己却难逃虎口。
英勇就义的陈延年,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操守。他虽死犹生,精神长存。
一年后,弟弟陈乔年也慷慨赴死,在刑场上意气昂扬:“让子孙后代享受我们前赴后继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