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读《唐史》,聊历史(116)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杨国忠的矛盾已经日益激化,杨国忠整

读《唐史》,聊历史(116)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杨国忠的矛盾已经日益激化,杨国忠整天喊着“狼来了”,安禄山再不行动都说不过去了。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他的死党史思明集结大军十五万,在范阳誓师,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大举南下,兵锋直指东都洛阳,“安史之乱”就此爆发。一场改写唐朝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战乱拉开帷幕。 从范阳到洛阳近两千里,沿途驻扎的唐军几乎没做任何实质性抵抗就投降了,叛军只用了一个月,就攻克了东京洛阳。原因很简单,和平年代,帝国的军民多年未经历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无不望风而降,还没开打就吓跑了。 安禄山一路高歌猛进,挺进中原,进展之快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洛阳失守,下一个就轮到长安了。 老迈的唐玄宗终于看清了现实,他的宝贝“干儿子”要抢李家的江山,此时的他懊悔、愤怒,但为时已晚。更可悲的是,叛军已经兵临城下,帝国内部仍在搞政治斗争,唐玄宗再次听信杨国忠等人的谗言,以抵抗不力的罪名,处置掉了几个尚且有指挥能力的高级将领,关键时刻,唐玄宗自毁长城,他终将要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安禄山拿下洛阳后并没有乘胜西进,而是当起了皇帝,搞了个“大燕”政权,和李唐王朝分庭抗礼。 乱世出英雄,大唐帝国也不尽是杨国忠之流,国家危难时刻,各地涌现出一批爱国将领,如书法家颜真卿、老将郭子仪、李光弼等,他们带领军民在河东、河北对叛军展开了猛烈的反击,收复了大部失地,一度打得史思明怀疑人生,安禄山都开始后悔“造反”了,假如照这个势态发展下去,叛军必败无疑,可惜,没有假如,唐玄宗又出昏招,把潼关搞丢了,长安门户豁然洞开。 按郭子仪的计划是他们率大军北上,直捣安禄山老巢,叛军内部必然崩溃,至于潼关,只要坚守不出即可,时间一久,叛军必乱。可急于反攻的唐玄宗等不及了,在杨国忠的撺掇下,他命令潼关守将哥舒翰主动出击,哥舒翰被逼无奈,硬着头皮倾巢而出,结果不难预料,叛军早就布下了埋伏圈,十多万唐军就这样没了。 潼关失守,四周拱卫京畿的守军也弃城而逃,长安成了一座孤城。 别无选择的唐玄宗只剩一个办法,跑路。 古稀之年的唐玄宗带着妻儿老小、宦官宠臣在禁军的护卫下向西踏上了逃亡之路。 落难的凤凰不如鸡,逃亡不是出巡,这些皇室贵胄哪里经历过这般生活,一路风霜,吃不饱穿不暖。最倒霉的是禁军将士们,饿着肚皮还要照顾这些主子,结果只走了两天,一多半的随从就溜号大吉了。 走到马嵬驿的时候,禁军们撂挑子了,长期的委屈和愤怒终于演变成了兵变。 禁军首领陈玄礼给窝了一肚子火的军士们找了一个宣泄对象,杨国忠。 在太子李亨的默许下,怒火中烧的士兵一哄而上,将这个朝野共愤的杨国忠砍成了肉酱。 杀戮的快感让士兵们彻底放开了,凡是平日看不顺眼的统统都不放过,局面已经严重失控。 最后,士兵的矛头指向了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杨玉环。 唐玄宗心如刀绞、肝肠寸断,他好似一个溺水之人,是那么地绝望和无助,曾经叱咤风云的大唐天子如今连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但这又能怪谁呢?自作孽不可活,他终将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喝下自酿的苦酒。 十六年前,高力士把杨玉环带到了玄宗身边,十六年后,他给杨玉环带来的是三尺白绫。 一代绝世红颜就此香消玉殒。 尘埃落定,万念俱灰的李隆基和太子李亨在马嵬驿分道扬镳,他率领残众继续西行,而李亨作为李唐最后的火种选择了北上,寻找根据地以图东山再起。 安禄山兵不血刃,进驻了长安,东西两都城全部沦陷。这是大唐建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丢掉长安,第一次被剜掉了政治心脏。 然而,这却不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