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2年,为了邻居不发现自己的秘密,张爱玲开始频繁搬家,23年里搬了180次。

1972年,为了邻居不发现自己的秘密,张爱玲开始频繁搬家,23年里搬了180次。死后一周才被人发现。而她死后人们才发现她的秘密原来是这个。

18岁的时候,张爱玲曾写下了《天才梦》这篇散文,文中有一句话是: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没想到这句话,却一语成谶。

1947年6月,张爱玲对自己和胡兰成的感情心灰意冷,终于写了一封绝交信与他,信中写道:“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前往香港生活。然而在香港生活并不安逸,不过,好在这里足够的安静,她依旧能够静下心来安心地写一点东西。

在香港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张爱玲就选择前往美国生活。

1955年,张爱玲以难民身份前往美国,到美国之后,她居住在一个狭小的女子宿舍里。

在香港已经穷困潦倒,在美国就更加艰难,后来她向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提出了申请,因为在这里,有优美的风景和免费的食宿。

进了文艺营,张爱玲每天就窝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写东西。

在这里她认识了一个美国老人叫赖雅,赖雅原是美国知名的作家,早年成名,中年开始转投电影领域,专门为好莱坞创作剧本。

对于赖雅而言,这个天才女作家身上有着东方古典美,她虽年岁不大却见解独到总能给他惊喜;而对于张爱玲而言,年纪上可以做自己父亲的赖雅思想成熟、才华横溢且不世俗,他身上的洒脱、率真是她以往从未在任何人身上见过的。

之后赖雅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期限到了,他又获准去了纽约州北部的耶多文艺营,他要在那儿呆6个星期,他只好与张爱玲告别。

张爱玲亲自送他到车站,彼此倾诉了感情。尽管张爱玲手头拮据,临别时,她还是送给赖雅一些钱,赖雅深受感动。

赖雅离开之后没多久,他就收到张爱玲怀孕的信件,他慎重地考虑了一下,在收到信的当天下午就向张爱玲寄出了一封求婚信。

后来赖雅当面又向她求婚,可是他坚持不要这个孩子,张爱玲这时也正好在构思几个短篇小说。最后,张爱玲还是同意了赖雅的意见,不要这个孩子。

孩子流产后,他们举行了婚礼。

正当两人最幸福的时候,赖雅却不幸患重病去世。

赖雅死后,张爱玲更加孤僻了,连门都不肯迈出一步。

当初为了给赖雅治病,张爱玲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她不得不住在贫困区的一个破旧小房子度日。

阴暗狭窄的生活环境,让张爱玲染上了跳蚤,即使后来治好了身体上的病,她心里却依然摆脱不了那密密麻麻的跳蚤。

据说其实张爱玲患了一种心理疾病,在医学界被称为“虫爬妄想症”,“虫爬妄想症”的主要表现就是患者一直感觉自己的身上有虫子,却始终无法清除掉身上的虫子。

所以,张爱玲每搬一次家,没住多长时间就会发现自己的家里到处都是跳蚤,于是张爱玲为了躲避跳蚤就会进行搬家。

而事实上,张爱玲世界里的跳蚤并没有那样多。

她所说的大量跳蚤,其源头是来自于自己的幻觉。所以如果不解决张爱玲的幻觉问题的话,那么张爱玲不论搬多少次家,张爱玲都会感觉自己被跳蚤和虱子所包围。

再加上当时有一位仰慕她的记者,为了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张爱玲,不远万里来到了她的住处,几番探查无果,写信又不曾得到回复之后,选择搬到了她的隔壁居住。

行为逐渐疯狂的记者,甚至从张爱玲扔的垃圾之中翻找,期盼着能够窥探几分她的生活。

张爱玲不堪忍受这样的“监视”,所以开始频繁地搬家,三年半的时间里,她就搬家180多次。

频繁的搬家导致张爱玲丢失了很多东西,其中《海上花》英文译稿的丢失让她最为痛惜。

《海上花》英文译稿丢失后,张爱玲也曾多次打起精神想要重新翻译,但终究年老体衰、精力不足,翻译事业只能作罢,《海上花》的英文版始终未能出版。

而在搬家180次以后,人们也早就不知道张爱玲的住处,所以最后张爱玲在家离世时被人发现浑身赤裸,全身腐烂。这不仅令人唏嘘,一生高傲的才华女性最后在离世之前却如此不体面,而这或许也是张爱玲心中的遗憾和悲哀。

张爱玲频繁搬家的这种说法在她给文学史学家夏志清的一封亲笔信里得到证实:“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主要去看医生。”

不停地变换住所,不接电话,不开信箱,不见客人,吃着快餐食品,不论白天黑夜都开着电视和电灯,怕黑怕寂寞却又拒绝尘世间的一切热闹和烟火,这就是张爱玲晚年的生活状态。

对于张爱玲晚年的生活,她的好友评价称:活得如同流浪狗。虽说这句话听起来很不堪,但确实也是张爱玲晚年的真实写照。

其实,我们从张爱玲的遭遇也可以看出独居老人的悲哀。在当下,不论是丁克族还是不婚族的老年很有可能都像张爱玲这样:毕竟人老了是需要人照顾的。

当然,张爱玲晚年患上了这样严重的疾病,也和她童年时候和人生其他阶段的那些不幸和阴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