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婆家的遗产 自从我老伴挣钱以后,婆家定了规矩,每个儿子,都要给家里交钱,不论家

婆家的遗产

自从我老伴挣钱以后,婆家定了规矩,每个儿子,都要给家里交钱,不论家里是否需要。

公公不当酱菜园老板后,家里的生活并不宽裕。

婆婆嫁进来以后,一连生了四个孩子,再加上大哥,一家7口,就公公一个人上班挣钱。

一家人的日子,全靠婆婆精打细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从大哥参加工作起,每月都会给家里10块钱。

大哥在部队工作,工资高一些。

开始的时候,都是大哥每月发工资后,就往家里送10块钱,定时定量,不差分毫。

我老伴10多岁开始,改为由我老伴每月去大哥家取钱,月月如此,从不间断。

在老伴8岁那年,二哥考入大学,次年三哥也进入大学,那时候一家供两个大学生,家里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公公的工资不高,每月50多块钱,做父母的,总想让在外的孩子生活的好一些,所以发了钱,给两个读大学的儿子每人寄15块。

那时候除了了大哥,家里还有4口人,一家4口就剩了20多块钱。

多亏了大哥的每月10元钱,不然一家人铁定要饿肚子。

就在那个时候,为了贴补家用,婆婆还卖过冰棍,早出晚归很是辛苦。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5,6年,直到二哥三哥都参加工作。

后来姐姐也上山下乡,去了东北农村,这时候婆家的生活应该有了很大的改观。

1969年,公公婆婆下放到东北的一个小山村,穷山恶水,人生地不熟。

一年以后,公公带领一家三口又回到了老家。

公公婆婆和我老伴,都妥妥的成了农村人,我老伴很小就参加生产队劳动,靠公公和我老伴挣工分养活一家三口。

婆婆养鸡养鸭,捉虫子,逮青蛙喂她的鸡鸭,整天弄得泥猴一样,就是这个时候。

公公下乡好像是因为有历史问题,那时候大嫂说要划清界限,不愿意再给家里那10元钱。

二哥三哥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结婚生子,好像那一段时间,他们也没给家里钱。

后来我老伴读书,公公落实政策,都离开了农村老家。

自从我老伴参加工作起,他们家又开始有规矩了,除了大哥外,二哥三哥和我老伴,每月都要给他家10块钱。

我们那时候工资是54.5元,开支后立马就给他家寄走10元,是老伴工资的5分之1。

其实这时候,就公公婆婆两个人,公公每月有退休工资,比我们都高,而且公公一直返聘,还挣一份工资,更不用说公公回城的时候,补发了一大笔钱,公公婆婆应该是不缺钱的。

哥哥们是否一直给,我们不清楚,反正我们给父母的钱,从未中断过,一直到公公婆婆都去世,哪怕是我怀孕和生孩子。

公公婆婆去世后,因为我们不在一个城市,老人家剩了多少钱,我们一概没问过,也没人和我们说,就是一笔糊涂账。

婆婆生病的时候,老伴整月的请假回家照顾,不论财力还是人力,都尽了孝心。

至于哥哥姐姐们怎么样?与我们无关,我们只管尽自己那份孝心,那时候我们还年轻,我们的确就是这样想的。

后来公公婆婆的房子拆迁,我们都不知道,三哥和公公婆婆在一个城市,自然而然的就给了三哥的儿子,也就是我老伴的侄子。

就这一点,三哥做的特别不好,怎么也得知会一声,不过就三哥那个情商,他这样做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也就是公公婆婆家的遗产,我们一分没见着。

这些过去的事情,我已经很少想起,三哥也早已不在了,不论他们做的对与不对,都是手足一场。

现在三哥的儿女,也就是老伴的侄子侄女,都对我老伴这个叔叔和我这个婶婶不错,那也是有渊源的,也可以说是我们给他们先打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