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在新一届中国女排大名单公布后,朱星辰、陈博雅、王艺竹、王文涵、杨涵玉和解盛钰等球

在新一届中国女排大名单公布后,朱星辰、陈博雅、王艺竹、王文涵、杨涵玉和解盛钰等球员的落选引发广泛讨论。这些备受球迷关注的“遗珠”,虽各具实力,但因技术短板、竞争环境与机遇等因素未能入选,具体原因如下: 朱星辰(22岁,上海女排自由人) 作为U21世锦赛最佳自由人,朱星辰本被寄予厚望。然而,其联赛出场时间严重不足,尤其在排超半决赛与决赛等关键比赛中,始终未获稳定出场机会。国家队选人通常参考联赛表现,缺乏实战检验的朱星辰,难以让教练组对其大赛适应能力形成直观判断,最终无缘大名单。 陈博雅(25岁,天津女排边攻) 本赛季李盈莹缺阵期间,陈博雅扛起天津女排进攻重任,展现出较强得分能力。但她在关键比赛中暴露出心理素质薄弱的问题,比赛气质偏软、临场发挥不够沉稳,导致关键分把握不足。国际赛场对抗强度高、压力大,教练组更倾向于选择抗压能力强的球员,陈博雅的心理短板成为其入选的主要阻碍。 王艺竹(24岁,天津女排边攻) 王艺竹具备主攻、接应双位置作战能力,且有国家队和国家队二队经历,但综合表现未达预期。在国家队,边攻球员需具备全面技术能力,而她的一传与防守稳定性欠佳,难以满足战术体系需求。2024年王艺竹入选国家队大名单却未获出场机会,足见教练组对其能力的谨慎态度。刚刚过去的排超联赛中,李盈莹因伤缺阵时,王艺竹未能挑起球队进攻大梁,进一步降低了她在竞争中的优势。 王文涵(23岁,山东女排副攻) 作为山东女排“双塔”之一,王文涵凭借联赛表现收获关注,但技术短板明显。她的进攻依赖身前球,战术变化少,面对高水平拦防时效率骤降;同时移动速度缓慢、拦网预判与取位不佳,防守端贡献有限。国家队副攻需兼顾快攻与拦网,王文涵单一的技术特点使其在与其他球员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杨涵玉(25岁,山东女排副攻) 杨涵玉以身前短平快为主要进攻手段,缺乏背后球战术,在国际赛场易被对手针对性拦防;拦网方面,其移动预判能力不足,破坏性拦网多,后排防守起球率也亟待提升。此外,她处于“中生代”尴尬位置——相比经验丰富的老将,大赛经验与关键球处理能力不足;相比潜力新星,年龄与培养价值优势不明显,多重因素导致其竞争力下滑。 解盛钰(21岁,山东女排二传) 解盛钰落选的直接原因或与错过重要国际赛事有关。2023年U21世锦赛,她因签证问题未能参赛,错失展现实力的良机;此后成都大运会未获出场机会,亚锦赛也遗憾落选。国家队教练组对年轻球员的考察依赖国际赛事表现,解盛钰因缺乏实战展示平台,难以让教练组全面评估其潜力与能力,从而在竞争中处于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