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4年,不到三十岁的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刚下飞机后摄影师就要给

1964年,不到三十岁的女飞行员被派往西北执行绝密任务,刚下飞机后摄影师就要给她拍照,她捋了捋头发,很是疑惑,摄影师小声回道:这是遗照。 28岁的女领航员张连芳站在军用运输机旁,手指头冻得发红,三小时前她刚在生死状上按了手印,这会儿正盯着手里捏着的保密手册出神。 基地首长在动员会上说得明白,这回要执行的是能要人命的绝密任务,连家属都不能告诉。 飞机落地马兰基地那天,黄沙铺天盖地往人脸上扑,她还没站稳脚跟,就被个戴眼镜的干事拉到块破帐篷布前头。 刚想伸手捋顺被风吹乱的头发,就看见对面支着架老式照相机。 照相师傅压着嗓子说了句"这是留遗照用的",话里带着西北口音,像砂纸蹭着耳朵。 她心里咯噔一下,脸上倒没显出什么,挺直腰板对着镜头,背后的沙尘暴把帐篷布吹得哗哗作响。 可基地的条件远比想象中还要苦,方圆百里找不着棵正经树,喝的水都是半个月前从兰州运过来的。 男同志还能找块大石头后头解决内急,而她要用三块木板搭个临时厕所,风大时得用手拽着板子,要不连人带厕所都能给刮跑。 有回半夜刮十二级大风,她的行军床被掀翻三次,最后抱着铁皮暖气管熬到天亮。 不过,真正要命的任务还是在10月16号这天,那天早上天还没亮透,她就套上三十斤重的防护服,像裹着层铁皮罐头。 她负责的工作内容是等原子弹炸了之后,开着运输机往蘑菇云里钻,采集爆炸后的空气样本。 基地领导反复交代只能在外围蹭着飞,说里头辐射量能要人命,她嘴上应着,心里却盘算着怎么把活干利索。 蘑菇云腾起来那会儿,她眯着眼看仪表盘,运输机像片树叶似的在气浪里颠簸。 头一回贴着云边飞过去,取样罐显示的数据老在临界值打转,她咬着后槽牙把操纵杆往下一压,飞机头直接扎进黑红色的烟云里,仪表盘上的辐射警报灯闪得人眼晕。 地面上的人看见飞机消失在浓烟里,好些老研究员摘了眼镜抹眼睛。 等飞机摇摇晃晃落地,地勤人员举着盖革计数器围上来,机器叫得比知了还响。 她摘防护头盔时带下来大把头发,后脖颈火辣辣地疼,基地医院给检查完直摇头,说这辐射量要是普通人早躺下了。 没想到转过年来,她又往领导办公室递了请战书,这回要采的是氢弹试验的样本。 往后的日子,她成了基地里有名的"光头大姐",夏天戴不住帽子,她就拿块白毛巾包着头,毛巾角上还绣着朵褪色的红梅。 年轻战士私下嘀咕,说她准是得了怪病,有回被政委听见,当着全连的面红了眼眶:"那是拿命换来的军功章!" 直到90年代解密档案公开,大伙儿才知道当年那个开着运输机往蘑菇云里冲的女领航员,给国家带回来的样本让科研进度往前蹿了整整两年。 现如今西北风还在戈壁滩上打着旋儿,马兰基地旧址立着的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刻着好些名字。 来参观的年轻人总爱在"张连芳"三个字前多站会儿,摸着石碑上深深浅浅的刻痕,仿佛能触到那个年代滚烫的温度。 基地老仓库里至今存着架漆皮剥落的运输机,仪表盘上留着道指甲掐出来的印子,静静等着愿意听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