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5年,被关押6年的赵丹出狱,他满心欢喜的找到妻子后,却发现妻子挺着大肚子,

1945年,被关押6年的赵丹出狱,他满心欢喜的找到妻子后,却发现妻子挺着大肚子,赵丹轻声说:“把孩子打掉,跟我回家吧!”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街头,满城飘着油辣子香气。 朝天门码头刚靠岸的渡轮上走下个胡子拉碴的男人,他裹着件发黄的长衫,手里攥着皱巴巴的船票。 这人正是刚从新疆牢里放出来的赵丹,六年前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明星,如今瞧着跟码头扛活的苦力没啥两样。 六年前那档子事说来话长,当时赵丹带着剧团往西北跑码头,哪晓得撞上军阀盛世才的枪口。 这盛世才是个笑面虎,面上说要搞文艺座谈,背地里把赵丹这帮文化人全下了大狱。 外头传得活灵活现,说赵丹早叫人给崩了,连棺材板都钉上了。 消息传到重庆,他媳妇叶露茜抱着俩孩子哭得死去活来,三天三夜水米不进。 要说这叶露茜也不是寻常妇人,早年间在上海美专念书时就是出了名的校花,后来跟着赵丹天南海北跑码头,肚子里装着墨水,手上能写会画。 丈夫刚失踪那阵,她带着娃娃把重庆城跑了个遍,政府衙门门槛都快踩平了。 可那年头兵荒马乱的,衙门里当差的喝着盖碗茶打哈哈,没个准信。 日子总要过下去,叶露茜带着孩子搬进了南岸的吊脚楼,白天去纱厂做工,晚上给人缝补衣裳。 寒冬腊月里,小儿子发高烧说胡话,她摸黑背孩子下山找郎中,半道摔得膝盖血淋淋的。 这些苦楚她从不跟外人说,夜里搂着孩子枕头都是湿的。 转机出现在第三年开春。有个叫杜宣的先生常来纱厂给工友讲课,说些抗日救国的道理。 这杜先生看着文质彬彬,说话倒挺实在。 见叶露茜带着孩子不容易,时不时捎些米面接济。日子久了,叶露茜跟着杜宣参加读书会,帮着油印传单,倒找回了当年在学校时的精气神。 要说这两人走到一块儿,也算应了老话"患难见真情"。 牢里的赵丹可不知道这些弯弯绕,他在新疆吃够了苦头,寒冬腊月睡草垫,三伏天啃馊窝头,全凭想着老婆孩子才撑过来。 1945年开春,牢门"咣当"一响,狱卒说盛世才倒台了,赵丹揣着张皱巴巴的船票,跟逃难似的奔回重庆。 那天重庆城炸开了锅,茶馆里说书先生把惊堂木拍得山响,说赵丹这是"死而复生"。 可赵丹哪顾得上这些,他满大街打听叶露茜下落。 卖烟的小贩支支吾吾,擦鞋的师傅眼神躲闪,最后还是报社的老相识透了底——叶露茜早搬去北碚,肚里都怀上二胎了。 赵丹连夜往北碚赶,鞋底磨穿也顾不上。 敲开那扇木板门时,正撞见叶露茜挺着大肚子在灶台前忙活。 六年的牢狱之灾把赵丹熬得形销骨立,叶露茜乍见这活鬼似的男人,手里锅铲"当啷"掉在地上。两人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全卡在嗓子眼。 要说这叶露茜心里没赵丹,那是睁眼说瞎话。 可眼下这光景,就像老话说的"开弓没有回头箭"。 杜宣待她体贴,前年大轰炸时护着她娘仨躲防空洞,自己后背叫弹片划得血糊糊的,如今新生命在肚子里蹬腿,她总不能做那没良心的白眼狼。 赵丹在江边枯坐三天,把半辈子的事翻来覆去捋了个遍。 末了长叹一声,收拾包袱去了上海。后来在朋友撮合下,跟个叫黄宗英的女演员搭伙过日子。 这黄宗英也是个苦命人,前头丈夫死在日本人手里,带着孩子讨生活,两人凑在一块儿,倒应了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要说叶露茜后来日子过得咋样?她跟着杜宣跑革命,49年后在文联当差,帮着整理老戏剧本。 八十年代那会儿,有记者找上门要写赵丹的传记,老太太摆摆手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甭翻腾了。"倒是她小女儿杜晓红前些年出了本回忆录,里头写她妈临终前攥着张老照片,上头是年轻时的赵丹穿着西装在舞台上的模样。 赵丹那边也没闲着,五十年代他拍的《林则徐》《烈火中永生》又火遍全国,可特殊时期挨了整,关牛棚扫大街啥罪都遭过。 79年平反后,他张罗着要拍新戏,可惜身子骨早垮了。 1980年深秋,赵丹躺在病床上跟黄宗英交代后事,突然念叨起重庆的麻辣小面,说当年出狱那碗面是他吃过最香的东西。 2023年清明前后,赵丹的外孙女在微博上发了张老照片。 黑白照里年轻夫妻穿着呢子大衣,男的俊女的俏,背景是上海滩的老戏院。 配文写着:"姥姥姥爷年轻时的模样,听说他们那代人把日子过得跟电影似的。"这条动态被转了两万多条,评论区挤满了看老电影的影迷。 日子就像嘉陵江的水,哗啦啦往前淌。当年那些爱恨情仇,如今都成了茶馆里说书先生嘴里的段子。 倒是朝天门码头那家面馆还在,老师傅下面条时总跟客人唠:"当年赵丹出狱头顿饭就在我家吃的,二两小面加了双份辣子!"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赵丹与叶露茜:曲未终,人已散,唯叹情深缘浅》(2021年3月15日) 中国电影资料馆《赵丹艺术生涯档案汇编》(2019年版) 杜晓红著《我的母亲叶露茜》(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新浪微博用户@赵小丹(认证信息:赵丹外孙女)2023年4月5日动态 重庆地方志办公室《重庆抗战文艺史》(2015年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