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美国一名女子在进行实验时,竟与一只公海豚产生了感情,不久后,实验被迫终止,而公海豚无法接受这一现实,最后选择沉入水底,悲伤至极,活活淹死了自己。 那时候是60年代,美国科技正火,大家都想探索未知的东西。NASA就搞了个特别的计划,想试试能不能和聪明的海豚聊天。实验地点在维京群岛的圣托马斯岛,主角是一位叫玛格丽特的研究员和一只六岁大的公海豚彼得。 玛格丽特为了这个实验,特意给水池旁边弄了个小房间,24小时盯着彼得,记录它的一举一动。她还想了个新招儿教彼得说话,比如把自己的嘴唇涂得花花绿绿的,想让彼得跟着学。没想到彼得特别聪明,很快就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词。 可是,时间一长,事儿就变了味儿。彼得开始对玛格丽特特别依赖,整天围着她转,看不见她就急得团团转,连她和别人说话都不行,还会“抗议”呢。这种感情上的联系,让实验陷入了左右为难的情况。一方面,科学家们觉得这种亲密的关系可能会让实验结果变得不那么客观;可另一方面,这种跨越了物种的情感,本身就很值得研究。但外边儿的质疑声一直没停,NASA给的钱也越来越少了,最后实验不得不停了。彼得被送到了别的地方,新环境很陌生,还失去了玛格丽特的陪伴,它特别痛苦。它变得不爱动了,也不吃东西,经常发出让人难过的叫声。 没过几天,彼得就自己沉到了水底,不再呼吸了。这种“自己憋气”的行为,让大家知道了海豚的情感有多丰富。玛格丽特听到这个消息后,特别自责,后来她就不再干科研了。这个故事挺悲剧的,不仅让人好好想了想科学伦理的事儿,也让大家重新看了看人和动物之间那种复杂又特别的感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