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25年,男子出国12年、父亲去世都没有回国奔丧。父亲去世前,女儿搬到父母家中

2025年,男子出国12年、父亲去世都没有回国奔丧。父亲去世前,女儿搬到父母家中居住至今。男子回国后,母亲将另一套公有住房过户给了男子并将存有47万元的银行卡和密码交给女儿。可母亲去世后,男子却将女儿告上法庭,要求平等分割47万元存款及女儿已住了十几年的房子。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梁先生从2005年开始,便远赴海外工作,一待就是12年。 期间,无论父亲生病还是去世,他都没有回国照看过一眼。 直到父亲去世,梁先生才匆匆回到国内,处理父母留下的遗产。 这段时间里,母亲一直与女儿梁女士生活在一起,梁女士也没有离开过母亲,承担了大部分家庭责任。 父亲去世后,母亲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在这种情况下,梁女士不仅照顾着母亲的日常生活,还帮助处理了很多父亲去世后的事务。 母亲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于是在临终前将自己名下的另一套公有住房过户给了梁先生。并且将47万元存款的银行卡和密码交给了梁女士,交代她保管。 尽管母亲将房产过户给了梁先生,梁女士依旧住在这套房子里,没有打算搬出去。 她手里拿着母亲存款的银行卡和密码,继续照顾着家庭和母亲。 等到母亲去世后,梁先生终于从国外回到了国内。 一回来,他就要求与梁女士平分父母的遗产——47万元存款和母亲过户给他那套房产。 梁先生认为,尽管自己多年未曾回国,但毕竟自己是母亲的儿子,房产和存款理应平分,不能由梁女士一人全部继承。 而梁女士则认为,自己这些年一直在母亲身边,不仅照顾她的生活,还在父亲去世后承担了大部分家庭责任。 她认为母亲把房产过户给梁先生,存款交给她保管,已经是对她的认可和回报。 于是,梁先生将梁女士告上法庭,要求法院平等分割47万元存款和房产。 法院受理后,经过长时间的审理和调解,最终做出了裁决。 法院认为,母亲虽然将房产过户给梁先生,但梁女士长期照顾母亲,并为家庭付出了很多,所以在房产的分配上,应该按照责任的大小来进行分配。 法院判决,梁女士获得55%的房产份额,而梁先生则得到了45%。至于47万元的存款,法院认为这笔钱应当进行分割,梁女士获得24万元,梁先生获得23万元。 尽管法院做出了公正的裁决,梁女士却觉得心里十分不甘。 她认为,自己这些年为照顾母亲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承担了整个家庭的责任,而梁先生却只是偶尔回国,提出要平等分割遗产,显然不公平。 梁女士觉得,母亲临终时把所有的责任交给了她,但梁先生却因为这笔遗产将她告上法庭,着实让人心寒。 梁女士的愤怒和不满并非没有理由。她在这个家庭里付出的确实比梁先生多得多,而梁先生的缺席,显然让她心里有些不平衡。 法院判决的分配虽然合理,但对于梁女士而言,自己多年的照料和辛苦付出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她并不觉得这笔钱或者这套房产能弥补她这些年来为家庭所做的一切。 对于她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伤害,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分割。 梁女士认为自己理应得到更多,因为她一直在承担家庭的重担,而梁先生则站在“法律”和“公平”的角度,要求平等分享父母的遗产。 这种分配方式虽然看似公平,但却没有考虑到每个人的付出和责任,尤其是梁女士为家庭所做的努力。 有时候,法律可以规定如何分割财富,但却无法评判每个人在家庭中的付出和牺牲。 梁女士和梁先生之间的矛盾,恰恰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在金钱和责任面前,人们常常容易忽视亲情的付出,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公平与利益。 或许,在某些时刻,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分担责任,而不仅仅是如何分割财富。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长沙政法《男子出国12年不归,亲爹葬礼缺席,母亲逝世后将47万遗产给胞妹,男子将胞妹告上法庭,法院判了》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