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徐志摩被迫把妻子接到身边。他不喜欢妻子,却每晚都要同房。不久后,妻子怀孕,他却怒斥:这个孩子我是绝对不会要的。 妻子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徐志摩,说着:“既然你不爱我,为什么每天晚上还要和我同房行夫妻之事?” 徐志摩背身过去什么也没有说,始终保持沉默...... 那天,在外地读书的他突然接到了父母的一封信,也就是这封信将他对未来的美好都打破了,同时也葬送了一个女孩的幸福。 信中说道,父母给他物色好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姑娘,择日完婚。徐志摩是非常讨厌这些落后封建的旧习俗、旧思想的,他不喜欢包办婚姻,不喜欢裹小脚的女人。 但偏偏父母的命令让他不得不从,否则就断了他的开销,限制他的自由,没办法的徐志摩只能乖乖听从父母的话。 父母给徐志摩物色的女孩叫张幼仪,她也是接受过思想教育的人,她也有着先进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质。 但奈何,徐志摩一想到自己即将结婚,可竟然连对方的面还没有见过,所以对这桩婚事感到十分厌恶,但是父母的话又不能反抗,只能妥协。 新婚夜这一天,对别人来说,洞房花烛人生美事,但是对于徐志摩来说却是巨大的讽刺和痛苦。 张幼仪端正地坐在床边,等着徐志摩的到来,而徐志摩没好气地打开房门,粗鲁地将红盖头一扯,吓得张幼仪大惊失色,对于张幼仪这样的动作,徐志摩更加厌恶起来。 当即说了一句:“有什么大呼小叫的!” 对于徐志摩这样接受过高等教育,先进思想的人来说,他喜欢的是落落大方、开朗、自信的女孩,而不是这种小家子气的深闺小姐。 他将盖头撤掉,什么也没有说直接钻进被子里睡觉。 张幼仪无奈只能自己脱掉衣服,本想帮徐志摩宽衣洞房花烛夜行夫妻之事...... 没想到自己的新婚之夜竟然是这样的度过,而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就让新婚丈夫这么讨厌。 张幼仪本以为是两个人不太熟,也许以后慢慢相处会好的,但是谁知白天徐志摩对她冷若冰霜,仿佛是个陌生人,而晚上却夜夜与她同房。 没过多久,张幼仪就感觉自己头晕、犯恶心,叫来了医生查看,没想到竟然是怀孕了。她很欣喜,她心想:也许丈夫知道后,会慢慢改变。 当她晚上将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徐志摩以后,没有她想象中的惊喜、高兴,反而徐志摩一言不发,对她还是冷若冰霜。 她想不明白为什么,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吗?还是因为自己不漂亮? 她也尽可能地去讨好、迎合徐志摩,本以为徐志摩会慢慢喜欢上她,但是谁知这天她去找婆婆,却听见了他们的对话,她才知道,原来徐志摩根本就打心底里就不喜欢她。 她听到徐志摩说道: “你们让我同她结婚,我也结了,你们说让我给徐家留后,现在她也怀孕了,我现在想要出国,你们必须答应我。” 原来,每天要与她同房,竟然不是因为他的喜欢,而是为了要逃离这里。听到这里后,张幼仪泪如雨下,她的身子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力气一般,差一点瘫坐在地上。 最后,徐志摩还是如愿的出了国,而张幼仪则在家里养胎待产。 在英国,徐志摩碰到了他一生的挚爱,林徽因。他们有共同的爱好,都很热爱文学,而且林徽因是徐志摩的理想型,自信、大胆、热情的女孩。 随后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了猛烈的追求,但奈何,二人最后还是没能走到一起。 而这时,徐母却将张幼仪送到了徐志摩的身边,这让徐志摩大发雷霆,但又迫于母亲的威压,无奈只能将张幼仪和孩子接到自己的住处。 但是没想到,很快张幼仪又怀孕了,徐志摩却对她狠心说道:“这个孩子我是绝对不会要的”。 听了这句话,张幼仪心如死灰,她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么久的时候,还是没能让徐志摩回心转意,彻底失望的张幼仪最后选择了离婚。 离婚后的张幼仪专心搞事业,她也摆脱掉了自己身上的枷锁,开始做自己。最后还当上了银行的行长,在事业上大有作为。 在那个年代,不能说谁对谁错,只能说是在社会环境这个大背景下,新旧思想的交替,需要时间,需要过渡,但好在张幼仪能够及时止损,选择走出人生的另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