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22年,王国维的发妻去世,留下3个孩子。他担心再婚会让孩子受欺负,就娶了妻子

1922年,王国维的发妻去世,留下3个孩子。他担心再婚会让孩子受欺负,就娶了妻子的外甥女。然而,几年后,王国维却突然投河自尽了,他的死因也成了一个谜团。

1877年,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盐官镇。其祖上战功显赫,为汉族大家,到其父亲一代,家道已经中落,十分清贫,只能一边经营洋杂货店一边治学。

他的父亲王乃誉博学多才,文学方面涉猎比较广泛,王国维从小就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7岁被送进私塾读书。

王国维聪明好学,16岁时,他便中了秀才,与褚嘉猷、叶宜春、陈守谦一同被誉为“海宁四才子”。

1896年,由于深受甲午战争的刺激,20岁的王国维决定去日本留学。

然而,父亲却坚决反对,他说男人的第一要务是成家,成家后方可立业。

无奈之下,一心想留学却又不敢违背父亲意愿的王国维,只得按照父母的安排,就此成家,娶了莫氏。

莫氏出生于世代经商的家庭,知书达理,而且王、莫两家早就定亲。

她虽然是一个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新女性,当然也有一些传统女性的影子,但这并不影响她和王国维有共同话题的的交流。

婚后2年,王国维与同乡谋创海宁师范学堂,但由于钱不够而作罢,第二年,王国维便去往了上海发展。

1900年,王国维在近代教育家罗振玉的资助以及日本老师的帮助下前往了日本东京物理学校读书。

此后还发表了大量译作,以自己论述,介绍了大量近代西方学人及国外科学、哲学、教育学、文学等领域的思想,并且写了不少诗文。

王国维奔波在外,家里面就靠着莫氏一手操劳,原本莫氏本就身体不好,再加上长年累月的劳作,她年纪轻轻就过世了。

莫氏去世后留下了3个儿子,王潜明、王高明、王贞明。

孩子不能没人照顾,王国维还要外出,只好暂时把孩子交给他继母太夫人照料。

没想到第二年太夫人也去世了,王国维再次回家奔丧,王家亲戚都劝王国维再娶个妻子。

可是王国维担心续娶的妻子对他的孩子不好,就迟迟没有答应。

王国维的岳父岳母对他这个女婿是很满意的,他们也不忍心让几个外孙受苦。

思前想后,他们提出王国维可以再娶一个莫氏家族的亲眷女子,为了这层亲戚关系,她也肯定不会虐待莫氏的儿子们。

后来王国维又想到发妻莫氏的嘱咐,莫氏临终前,曾向王国维推荐潘丽正,认为熟悉王家事务又是自己本家甥女的潘丽正,一定能管好王国维这个家。

王国维考虑一番后答应了。

1908年3月1日,潘丽正过门,正式成为王国维的继室夫人,称潘氏。

婚后,王国维带着潘氏和孩子们北上北京,他们在宣武门内新帘子胡同租了一所小院子,全家安顿下来。

王国维对儿女们十分疼爱。他读书时,孩子们喜欢围着他打闹,夫人见了让孩子不要吵到他,他反而一手护着孩子,另一只仍拿着书读。孩子们小的时候,他一闲下来就抱着孩子,一个大了,接着抱另一个。

然而,他们这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

1927年,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战争,枪毙了叶德辉和王葆心两位学者,这令王国维对时局十分忧惧。

同年6月1日,清华大学提前放假,学生们宴请导师,王国维席间说:“我总不想再受一点辱,我受不得一点辱!”

次日上午八点,王国维来到研究院办公室聊了会儿天,突兀地跟人借了五元纸币,然后走出门,再也没回来。

原来,王国维从清华园出来,雇了一辆驴车来到颐和园,缓步走到“鱼藻轩”停下,慢慢吸完一支哈德门香烟,突然一头扎进水中。

池水仅没膝盖,但淤泥积得很深,他的口鼻都被堵住,很快就窒息而亡了。园丁等人拖他上来,发现他的内衣还没有完全湿透。

人们发现了身上的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

对于王国维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为清王室殉节;有人说他是为文化求亡;是担心北伐军迫害;有人说是欠朋友罗振玉的钱还不上……

每种说法都有大量的论据支持,真相愈发显得扑朔迷离。

不管哪种假说,都只是猜测而已,王国维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遗书中写到了他厌倦了自己屈辱的一生,只希望通过死亡来了却这一切。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和苦难,有些人能够调整心态跨过一道一道的坎坷,但也有很多人因为找不到心理的安慰,所以只能选择极端的方式结束充满绝望的一生。

王国维就在经历了丧子、国难和好友的仇视之后一度绝望,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王国维的死对当时的社会各界来说都大为震惊,同样是很大的损失;但对王国维来说,或许真的只有这样才是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