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1年,李世民不顾徐茂公求情,非要处死猛将单雄信。不料,260年后,单雄信的第11代后裔,竟攻破长安,吓得唐僖宗逃往成都。
单雄信是隋唐18位英雄好汉之一,因骁勇善战,人称“飞将”。为何李世民非要杀了单雄信,这要从瓦岗寨起义说起。
公元613年,单雄信与翟让、徐茂公、程咬金等46人结为同盟,以翟让为首领,在瓦岗寨发动起义。
号令一出,加入瓦岗寨的的勇士越来越多,起义军的队伍迅速发展到上万人,他们很快便攻占荥阳、梁郡等地。
后来,李密加入了瓦岗寨。他的出现让瓦岗寨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密是西魏名将李弼曾孙,由于反隋失败,前来投奔瓦岗寨。翟让见他能力突出,有勇有谋,没多久便主动退位让贤,让李密成为瓦岗寨的新首领,自称魏公。
然而李密是个有野心的人,他见翟让旧部,不听他的号令,害怕翟让的存在威胁到他的地位。专门设计了一场鸿门宴,将其杀害。
徐茂公见机反抗,却被乱刀砍伤,单雄信也不再做无谓挣扎,马上跪地求饶。李密为了稳固军心,最终放过他们二人,让他们去管理翟让旧部。
随着李密手下战将越来越多,他的野心开始膨胀,便有了取代隋朝统治之心。
而王世充是隋朝的战将,李密要击败他,让隋朝失去主心骨。
公元617年,李密拥兵10万与王世充大战。
结果李密兵败,瓦岗寨元气大伤分崩离析。他只好带着自己的亲信,投奔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但李密不甘为臣,没过多久,就发起兵变,最后以失败告终,被斩首示众。徐茂公等人见状,叹息道:瓦岗寨大势已去。纷纷归降李唐。
而单雄信与李渊有杀父之仇。他誓死都不愿归顺大唐。
因为李渊以前是隋朝的官员,而单雄信的父亲执意要和朝廷对抗。李渊只是服从上级命令征讨,不得已才杀了他父亲。他们各为其主,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但单雄信将所有仇恨怪到李渊身上,又怎么会归顺大唐,所以他跑去投靠王世充。
王世充与大唐是死敌,也有争夺天下之心,见单雄信独身前来投奔,很欣赏他的勇气和谋略,立刻封他为大将军,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这样一来,单雄信对王世充更加忠心。
公元621年,李世民率13万兵马攻打洛阳,与王世充决战。两军相互厮杀,单雄信手持长剑直冲李世民。
李世民与单雄信大战几个回合,都被单雄信打得节节败退,身边的亲兵纷纷被刺杀。
李世民见状,心想,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抓住身边一匹战马仓皇逃走,而单雄信在身后穷追不舍。
李世民惶恐不安,不慎从马上跌倒,单雄信便趁机追上,一剑刺去,李世民差点命丧黄泉。
这时,徐茂公及时赶到,他大声呼喊刀下留人,并哀求单雄信,放过李世民。
单雄信犹豫片刻,念及与徐茂公的兄弟情,这才收回宝剑,放李世民回去。
只是单雄信没有料到,今日放他一马,最后竟死于李世民之手。
这场战争没持续多久,就宣告结束,王世充战败,他和单雄信被俘,李世民见王世充有归降大唐之心,便答应不杀他,却无法原谅单雄信。
他痛恨单雄信曾差点要了自己的命,这种耻辱,李世民无法容忍,他将单雄信单独关起来,秋后问斩。
徐茂公为救自己的兄弟,不惜跪在李世民面前,苦苦哀求:“单雄信骁勇绝伦,如果得到赦免,将来必然感恩戴德,为唐朝效忠。如果你杀了他,将来后患无穷!”
不管徐茂公怎么求情,都不管用,李世民决心要处死单雄信。
徐茂公无可奈何,痛哭流涕,去监狱探望单雄信。
徐茂公哭着说:“是我没用,没能救下大哥,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但如果我也死了,谁来照顾你家人呢?”
说完,徐茂公拔出佩刀,向自己腿上刺去,割下两块肉,让单雄信吃下,就当履行兄弟诺言,也算尽了兄弟情义。
单雄信听后,心中暖流涌动。他把肉放到嘴里大口咀嚼。随后,两人抱头痛哭。
单雄信死后,徐茂公遵守承诺,将单雄信的后代抚养长大。
公元878年,单雄信被杀260年后,他第11代后裔: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四人号称“黄军四杰,发起黄巢起义,攻打李唐。
公元881年,“黄军四杰”攻破都城长安,唐僖宗吓得逃往成都,留在城内的李唐皇室死伤殆尽,繁华的长安城陷入一片混乱。
黄巢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给唐朝带来致命一击,瓦解了唐朝统治。
正应了徐茂公那句话,杀了单雄信,会后患无穷。
李世民百年后,也不会料到,处死一个单雄信,260年后,单雄信的子孙却断送了大唐的未来。
如果当初李世民能够宽容大度一些,放过单雄信,并加以重用,那么他的子孙也将全心为李唐效忠,而不是因为仇恨起义,促成了唐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