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初,中国、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再度展开谈判,但尼泊尔首相寸步不
1960年初,中国、尼泊尔就珠穆朗玛峰归属问题再度展开谈判,但尼泊尔首相寸步不让,双方僵持不下。伟人:“阁下是想把珠峰全部划归贵国?”
珠穆朗玛峰巍然耸立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是地球上最接近苍穹的地方。这座雪山不仅是两国的分界线,更是亚洲大陆的制高点。1955年,中国登山队曾成功登顶珠峰北坡,创造了中国登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956年,中尼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接触。当时的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印度对珠峰虎视眈眈。中国提出"按照传统习惯线划界"的主张,尼泊尔却坚持要把整座珠峰都划归己有。
1959年,尼泊尔国内政局发生变化。柯伊拉腊出任首相后,对华态度强硬。他认定珠峰是尼泊尔的圣山,拒绝接受中方提出的"共同拥有"方案。在他看来,珠峰不仅关系到领土主权,更是尼泊尔民族精神的象征。
1960年3月,柯伊拉腊率团访华。谈判桌上,双方就珠峰归属展开激烈交锋。中方拿出历史文献和地图,证明珠峰北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尼方则搬出宗教典籍,强调珠峰对尼泊尔人民的精神意义。
印度趁机挑拨离间,暗示尼泊尔不要在珠峰问题上让步。他们派出特使秘密会见柯伊拉腊,企图借机插手中尼边界谈判。这让原本就棘手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中国登山队1960年5月再次登顶珠峰,用实际行动展示中国对珠峰北坡的主权。登山队在峰顶留下五星红旗,这一壮举震动了整个亚洲。尼泊尔方面意识到,继续强硬可能会失去更多。
中国展现出大国胸怀,提出把珠峰改名为"中尼友谊峰"。这个建议体现了中国寻求和平解决的诚意。尼泊尔国内开明派人士对此表示认同,认为与中国对抗对尼泊尔没有好处。
1960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尼泊尔。他带来了毛主席的新提议:珠峰按照地理分水岭划界,北坡归中国,南坡归尼泊尔。这个方案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照顾到了尼泊尔的感受。
谈判过程中,中方始终保持冷静克制。即便面对尼方无理要求,也没有采取过激举动。这种理性态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连印度国内也有声音认为,尼泊尔的立场过于偏激。
1961年初,尼泊尔国王马亨德拉访华。作为国家元首,他比柯伊拉腊更具有远见。在同毛主席会谈时,双方就珠峰划界达成一致:以山脊线为界,允许两国登山队自由活动。
这次会谈彻底打破了僵局。尼泊尔同意中方的划界方案,承认中国对珠峰北坡的主权。作为回报,中国承诺为尼泊尔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发展民生工程。
1961年10月,中尼两国正式签署边界条约。珠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开创了两国关系新局面。这份条约不仅划定了边界,更奠定了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
两年多的谈判终于划上句号。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风范。用和平方式解决领土争端的做法,为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