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个老头和老太太去爬云南的雪岭火锋。老头说登顶才发现老太太不见了,说中途爬的时

一个老头和老太太去爬云南的雪岭火锋。老头说登顶才发现老太太不见了,说中途爬的时候老太太走很快,喊她她也不理。搜救队搜救两天发现老太太遗体。 这整个事件槽点多的数不完,首先这个雪山很陡峭又没有信号很危险,并且在去年9月就封禁了,两个老人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想去这里旅游的呢。 瞅瞅这事儿,活脱脱一场现实版的“荒野求生”。两位六旬老人明知雪岭火峰去年9月就封山,愣是绕过检查站摸黑进山,连向导都不带,分头行动堪比年轻人玩“速攀挑战赛”。老太太一马当先冲在前头,老头子气喘吁吁跟不上,等爬到山顶才发现老伴儿人间蒸发,手机没信号只能下山报警——这操作看得专业登山队都直摇头。 封山令成了摆设才是最魔幻的。保护区管护局去年就发了通告,各大平台轮番提醒,山脚下还设了卡点,结果愣是被这对老夫妻“突围成功”。民宿老板一边收留他们住宿,一边嘀咕“没请向导太危险”,转头又帮着上山搜救,这套“又当又立”的戏码,简直比登山路线还曲折。更讽刺的是,出事的夫妻俩还是“二刷”雪岭火峰,上次侥幸成功给了他们“老当益壮”的错觉,殊不知封山后的山体经雨水冲刷,碎石滑坡风险翻倍,连本地村民都不敢轻易涉足。 老年人的冒险心态值得玩味。嘴上说着“锻炼身体”,实际可能藏着不服老的倔强。社交媒体上晒出的登山美照、驴友群里的“征服打卡”,无形中把危险行为浪漫化。出事前一天还有网友帮他们拍照,评论区刷着“羡慕爷爷奶奶的体力”,这种氛围就像给危险行为打上柔光滤镜。但现实不是短视频,没有剪辑重来的机会——老太太遗体找到时,身边散落的可能不只是碎石,还有被点赞淹没的预警信息。 救援资源的浪费更让人揪心。三只搜救犬、两匹驮设备的马、无人机和几十号人连续两天搜山,成本够建十个登山警示牌。这些钱本该用来加固封山围栏、升级监控系统,现在却全砸在补救本可避免的事故上。更扎心的是,同样剧本年年上演:2023年深圳排牙山“驴友”坠崖,2024年鳌太线又冻死两人,封山令在“探险精神”面前脆得像张纸。 说白了,这场悲剧是多重失守的结果。保护区管理光靠发通告拦不住硬闯的驴友,得像防控疫情那样拉电子围栏、搞人脸识别;民宿不能只顾赚钱装糊涂,得签免责协议、强制向导服务;社交平台更该给危险打卡帖打上“违规警示”,而不是算法助推成流量密码。当“说走就走”的勇气撞上“禁止进入”的红线,总得有个清醒的人踩刹车。

评论列表

用户60xxx50
用户60xxx50 1
2025-05-09 02:14
被救援者应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