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上,唯一的僧人巨赞法师:日军攻占桂林时,他手举大刀,连续砍杀130多名日寇。他杀红了眼怒吼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944年秋,广西桂林城的宁静被打破,豫湘桂战役的硝烟终于蔓延到了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日军的铁蹄碾压而来,当地军民奋起抵抗。在这战火纷飞的危急时刻,月牙山寺的主持巨赞法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佛本慈悲,但当今妖孽横行,日寇逆天行道,残害生灵。佛亦要做狮子吼,降魔灭邪,以正天理。"这是巨赞法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此时,他决定用实际行动来践行这句话。 他脱下了身上的袈裟,换上了普通百姓的白色衣服。作为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巨赞法师本可以选择撤离,但他却选择了留下来。他深知,在国难当头之际,佛门清净已不能成为他置身事外的理由。 桂林城沦陷后,巨赞法师在周边乡村组织起了抗日队伍。在一个普通的日子,他得到情报:一小股疲惫的日军进入了他所在的村庄休整。巨赞法师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伏击机会。他迅速动员村里的青壮年,准备对日军发动突袭。 当一切准备就绪,巨赞法师站在日军驻地前,高声喊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誓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随后,他带领村民们冲向日军。 战斗异常激烈。巨赞法师身穿白衣,手持大刀,冲在最前面。那天,他的眼中燃烧着无尽的怒火,每一刀都带着为国为民的决心。日军看到这位气势如虹的白衣人,竟然生出了恐惧之心。在这场惨烈的白刃战中,巨赞法师和村民们一口气击杀了130多名日本士兵,无一人逃脱。 这一战后,日军中开始流传着一个可怕的传说:桂林有一位身穿白袍的高僧,杀人无数。这个传说令日军对那一带的村庄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五年后的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群中站着一位特殊的人物——巨赞法师,那位曾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的佛门弟子,成为了开国大典上唯一一位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僧人。 有人对他当年破戒杀生提出质疑,巨赞法师却坚定地回答:"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在他看来,面对侵略者的屠刀,慈悲并非软弱,而慈悲的最高境界,有时恰恰是为了保护更多生命而不得不拿起武器。 1908年,在江苏江阴澄江镇贯庄村,一个名叫潘楚桐的男孩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家庭。这个男孩长大后毕业于江阴师范学校,后进入上海大夏大学深造,展现出不凡的文学才华。按照常理,他本可以沿着文学道路成为一位作家或学者。 然而,大学期间的潘楚桐却与革命党人频繁接触,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怀揣着革命理想,他没等到毕业就回到江阴,在一所小学担任校长,暗地里从事革命活动。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他被国民党特务盯上的那一刻。为了躲避追捕,潘楚桐逃到了杭州灵隐寺。在这座千年古刹中,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人物——太虚大师。两人一见如故,在长谈中,潘楚桐被太虚大师的思想深深吸引。最终,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剃发为僧,法号传戒,后改为巨赞。 皈依佛门后的巨赞法师,跟随太虚大师游历名山大寺,与各地高僧切磋佛法。他的生活似乎已经进入了平静的轨道。然而,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这让年仅29岁的巨赞法师深受震撼。 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看到无数百姓被战火吞噬。这时,巨赞法师开始思考:佛教究竟能给苦难中的人民带来什么?面对国难,他能否仍然保持佛门清静的姿态?经过深思熟虑,他认定只有积极入世,才能真正履行佛教普度众生的责任。 从此,巨赞法师以僧人身份为掩护,在福建、香港、广东、湖南等地组织爱国佛教徒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他的演讲充满感染力:"佛本慈悲,但当今妖孽横行,日寇逆天行道,残害生灵。佛亦要做狮子吼,降魔灭邪,以正天理。"在他的感召下,许多僧人和道教教徒放下经书,投身抗日。 1939年,通过作曲家田汉的介绍,巨赞法师结识了叶剑英元帅。叶剑英欣赏他的爱国热情和领导才能,帮助他在圣化寺成立了"南岳佛道教救难协会"和"佛教青年服务团"。同年6月10日,当长沙会战爆发时,巨赞法师亲率"佛教青年服务团"奔赴前线,在街头宣传抗日。 巨赞法师的抗日活动使他很快上了日军的"黑名单",多次遭遇暗杀,幸而都被他及时察觉而逃脱。1940年秋,他转移到广西桂林月牙山寺,担任广西佛教协会秘书长,后成为月牙山寺主持,将寺庙变成抗日救国活动的基地。 抗战胜利后,巨赞法师迅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作为佛教界代表参加开国大典,成为唯一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僧人。新中国成立后,他致力于佛教学术研究,1951年参与筹建中国佛教协会,并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佛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