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辗转数千公里、绕道阿塞拜疆,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领空封锁下完成“现代版诺曼底大迂回”,终于踏上莫斯科红毯。面对镜头那句“我终于到了”,堪称对欧盟霸权最响亮的耳光!
欧盟的威胁早有预谋。4月,欧盟专员玛尔塔·科斯便扬言“去莫斯科后果自负”,甚至威胁冻结15亿欧元援助——这笔钱足够塞军三年军费。可武契奇偏要硬闯红场,当众质问:“北约轰炸南联盟时,谁尊重过我们的主权?”这声怒吼,撕开了欧洲集体记忆的伤疤:当西方高调纪念诺曼底,塞尔维亚人缅怀反法西斯英雄却成了“政治不正确”。
塞俄“血盟”始于19世纪。俄罗斯十战奥斯曼才换来塞尔维亚独立,二战又有30万塞族人血洒反法西斯战场。武契奇此行,是替整个东正教世界夺回“历史解释权”——当西方将俄罗斯污名为“新纳粹”,塞尔维亚用行动证明:谁才是历史的守护者。
但武契奇的硬气不止于情怀。俄罗斯以低于市价40%的天然气“绑定”塞尔维亚,而欧盟的入欧条件却是“承认科索沃独立+制裁俄罗斯”。他反呛得漂亮:“制裁俄罗斯,我们的冬天谁来供暖?”
这场“红场突围”暴露小国生存智慧:武契奇宣称“以个人身份出席”,既给普京留面子,又给欧盟递台阶;借社交媒体曝光封锁细节,塑造“受霸凌者”形象;同步推进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华为5G已覆盖全境。正如网友调侃:“小国玩转大国博弈,武契奇把降压药吃成了外交艺术。”
红场之行,是塞尔维亚的孤注一掷,更是全球南方国家反抗霸权秩序的序章。当武契奇在红场说出“缺席有时才是最高明的在场”,世界该明白:小国未必只能是棋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