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美高级经贸团队将在瑞士举行会谈,美方代表是财长贝森特。他在谈判前再次抛出争议性言论,声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应再被视为发展中国家”。这一表态不仅无视中国仍存在巨大区域发展差距、人均GDP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事实,更暴露了美方在谈判前持续施压、缺乏诚意的真实意图。 此次会谈本是美方主动提出,中方应约参与,但美方却在谈判前提条件上反复横跳——既不愿降低关税,又试图通过舆论施压剥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待遇,甚至此前还要求亚投行停止对华贷款,并鼓动盟友减少与中国经贸往来。这种“边打边谈”的套路,早已被中方识破。 商务部明确表示,谈判的前提是美方必须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对话。然而,贝森特的言论恰恰与之背道而驰。 事实上,美国近期经济困境已使其在关税战中骑虎难下。2025年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萎缩0.3%,通胀高企,企业供应链因关税成本激增而断裂,农业州更是怨声载道。美方急需谈判缓解压力,却又放不下“从实力地位出发”的傲慢,甚至试图通过否定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剥夺其在WTO等国际组织中的合理权益,以换取谈判筹码。这种“既要谈判,又要继续加码施压”的策略,注定难以奏效。 中方的立场始终清晰: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若美方真希望谈判取得进展,就必须先纠正错误政策,而非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在谈判桌上强加不合理条件。 贝森特的言论不仅无助于缓和紧张局势,反而让外界更加质疑——美国究竟是想谈判,还是想继续玩“极限施压”的老把戏?如果这就是美方的“诚意”,那这场谈判恐怕从一开始就注定无果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