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1年,志愿军清点战俘,发现有63个英国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新兵突然

1951年,志愿军清点战俘,发现有63个英国俘虏无人认领,正疑惑时,两个新兵突然开口:“这些都是刘光子抓的。”清点战俘的战士对这两名新兵说:“一个人俘虏63名英军?谎报军情邀功可是犯罪的!” 解放战争刚结束,内蒙古河套地区的老百姓还沉浸在分田分地的喜悦里,刘光子在地主家扛了半辈子活的长工,原本以为这辈子就守着自家几亩薄田过安稳日子。 可当朝鲜半岛的烽烟烧到鸭绿江边时,刚满三十岁的他二话不说就报了名,在部队里,战友们都爱叫他"光子哥",不仅因为他年纪稍长,更因他办事稳妥让人放心。 那年四月,志愿军63军接到死命令:必须拿下雪马里这个咽喉要道。 英国人的"皇家格罗斯特营"盘踞在此,这支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王牌部队,装备精良得让人眼红,他们卡在南北两座山头之间,活像把老虎钳子夹住了临津江渡口。 4月22日深夜,志愿军趁着夜色发起突袭,他跟着尖刀班摸黑攀上北侧山梁,手指甲抠进石头缝里都没觉着疼。 等英国兵反应过来,志愿军已经像钉子似的楔进了他们的防线,到第二天中午,阵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戴贝雷帽的英国兵,光俘虏就押下去一百多号人。 但真正的硬仗还是在第三天清晨才打响,太阳刚出来时,他已经带着班里两个新兵往南坡搜索。 他们二人都是都是川娃子,一个叫王铁柱,一个叫赵满囤,参军前连县城都没出过,三人猫着腰钻进松树林时,刘光子突然按住两个新兵肩膀,抬头看去发现前面灌木丛里晃过几顶黄呢子军帽。 "你俩在这架好机枪。"刘光子把仅有的两颗手雷别在腰上,弓着身子像猎户追踪野物似的贴地前进。 穿过半人高的蒿草堆,眼前豁然出现块山坳平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乌泱泱坐着一大片英国兵,少说五六十号人,钢盔枪支胡乱堆在旁边,看样子是连夜溃退下来的残兵。 眼前的一幕让他后脖颈子直冒冷汗,他清楚记得连长说过,格罗斯特营每个排都配有无线电话务员。 看着眼前的英国佬没动静,他猜测他们是在等援兵,一想到这他摸了摸腰间的手雷,忽然想起老家逮黄羊的法子,往崖边上赶,吓破胆的牲口自己就往圈里钻。 "轰!"第一颗手雷在人群中间炸开花的时候,英国兵跟炸了窝的马蜂似的乱窜。 他趁机蹿上块大石头,手里的波波沙冲锋枪对着天就是一梭子,硝烟里传出炸雷般的吼声,虽然英国兵听不懂中国话,但那个站在高处的身影举着手雷的模样,任谁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的场面活像老鹰抓小鸡,63个英国大兵你推我搡地排成歪歪扭扭两列,有个上尉还想摸腰间手枪,被刘光子瞪着眼用枪口顶了回去。 两个新兵远远看见这场景,还以为班长遇险了,等跑近了才惊得合不拢嘴,赫然看到班长正单枪匹马押着黑压压一群人往山下走,活像牧羊人赶着羊群。 等到团部派人来清点俘虏,政治处的干事死活不信这阵仗,63个活生生的英国兵摆在面前,任谁都要倒抽凉气。 后来惊动了志愿军总部,查证了三天三夜,连被俘的英军上尉都写了证明材料,原来这些溃兵刚经历整夜炮击,又被切断了通讯联系,早就成了惊弓之鸟。 刘光子那两颗手雷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加上他不要命的气势,愣是把这群职业军人镇住了。 当年年底授功大会上,彭老总亲自给刘光子别上"孤胆英雄"勋章,也给所有人上了生动的一课,真正的勇气从来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泰山崩于前仍能冷静判断的胆识,就像他老家草原上的牧马人,看准头马的方向,整个马群自然跟着走。 如今在军事博物馆里,还陈列着那支打光了子弹的波波沙冲锋枪,金属枪身上密密麻麻的划痕,仿佛在诉说那个春日清晨的传奇。 而远在伦敦的军事档案馆,至今仍保存着格罗斯特营的作战日志,其中1951年4月25日那页写着:"遭遇中国军队超自然攻击,全体官兵陷入不可抗力状态。" 发生在异国山林的遭遇战,没有飞机坦克的轰鸣,没有教科书式的战术配合,有的只是中国军人骨子里的血性与智慧,就像山间野生的柞树,看着不起眼,可根子扎得深,任你狂风暴雨也奈何不得。 刘光子的故事,正是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的缩影,他们用最简陋的装备,打出了最硬气的仗。 信息来源:光明网|《一人俘虏英军王牌部队63人!“孤胆英雄”为何不报功?》

评论列表

houyingjie
houyingjie 2
2025-05-08 18:32
[赞][赞][赞]
细雨微阳
细雨微阳 1
2025-05-08 18:25
向民族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