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沂蒙妇女满口答应,5个小时内把桥修好。可当我军大部队到达后,她们竟然悠闲地站在河边,团长着急道:“修好的桥呢?”不料,他话音刚落不久,妇女们就两人一组,依次跳入水中。 1947年,沂蒙的妇女们接到一个急活儿:5小时内修好一座桥,帮我军大部队过河。她们拍着胸脯说没问题,可当部队赶到时,桥呢?没影儿!团长急得满头汗,结果还没等他喘口气,这些妇女就做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两人一组,接连跳进水里。 1947年,中国正打着内战,共产党和国民党你来我往,拼得不可开交。沂蒙地区,也就是山东的那片山地,位置关键得很。共产党在这儿扎根深,靠的就是老百姓的支持。那时候,沂蒙人尤其是妇女,没少出力。她们送粮食、做鞋袜,甚至帮着运物资,成了军队的坚强后盾。这次修桥的事,就是发生在这么个大环境下。 内战打到这个份上,军队调动得快,敌人也盯着紧。有一天,我军得赶紧过河去打敌人个措手不及,可河上没桥,时间又紧得要命。修桥的事落到了当地妇女头上。她们不是啥专业工匠,就是普通的庄稼人,可她们从不推脱,答应得痛快。 要说修桥,5小时能干啥?现在想想都头大。那年月,沂蒙物资少得可怜,木头、石料都不够,工具也简陋。别说5小时,就是5天,能搭个能用的桥都不容易。部队等着过河,敌人在对面虎视眈眈,时间一秒一秒过去,压力全压在这些妇女肩上。她们得想办法,不能让部队卡在这儿。 可现实摆在眼前,传统方法行不通。跑去砍树搭桥?来不及。搬石头垒桥墩?更没戏。妇女们聚在一起,眉头紧锁,但没人退缩。她们知道,这不光是修桥的事,是关乎整个战局的大事。 就在这时候,有人提了个大胆的主意:桥修不好,咱就用自己当桥!这想法一出,大家伙儿愣了下,但很快就点了头。没办法是没办法,可这法子还真能行。她们没啥工程知识,但凭着一股子劲儿和对部队的信任,决定豁出去试试。 于是,妇女们开始行动。她们两人一组,手拉手站进河里,排成一排,硬是用身体搭起了一座“人桥”。河水冰凉,水流还不小,站稳就不容易,更别提还得撑住过河的兵。那种滋味,光想想都觉得不好受。可她们咬着牙,一动不动,硬是撑住了。 这可不是随便站站就能成的。妇女们得互相配合,站得齐整,还得有足够的力气顶住压力。河底泥泞,脚下不稳,水流一冲就晃。她们得使劲抓住对方,身体绷紧,才能不被冲散。更别提士兵还得从她们背上过,那重量可不是闹着玩的。 这活儿全凭体力、耐力和心里的那口气。她们知道,部队过不去,仗就不好打,所以再累再疼也得扛。整整几个小时,她们就这么泡在水里,硬生生让大部队全过了河。 部队顺利过了河,趁着敌人没反应过来,打了个漂亮仗。这场胜利不小,直接影响了那片区域的局势。而妇女们的举动,也成了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仗打赢了,她们也从河里爬上来,衣服湿透,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可没一个人抱怨。 这事传开后,沂蒙妇女的名声更响了。她们用行动证明,老百姓和军队是一条心。这种精神,后来被写进歌里、书里,成了激励人的榜样。那座“人桥”,虽然不是木头石头搭的,却比啥都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