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才女苏雪林,结婚36年,拒绝与丈夫同房。丈夫离世后,她坚持守寡38年,一生未育。

才女苏雪林,结婚36年,拒绝与丈夫同房。丈夫离世后,她坚持守寡38年,一生未育。直到102岁时她才说出实情。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她与冰心、丁玲、冯沅君、凌叔华并称为“中国五大女作家”,被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

她是研究《楚辞》的著名学者,被誉为“学术界福尔摩斯”。

她最尊重的文人是胡适,胡适去世后,她曾经一个月不出门,窝在家里写悼念他的文章。

她还有很多头衔,她还有很多事迹……

然而,就这样一位大才女,在婚姻方面却是特立独行之人。

苏雪林出生于1897年,安徽太平人。父亲靠捐官出身,祖母是个旧式封建女子,重男轻女,这让苏雪林的童年笼罩了一层压抑感。因此,她有了倔强的抗争意识。

小时候的苏雪林不像个女孩子,反倒有着男孩子的奔放和野性,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因为她是女孩就阻止她去上学。为了能读书,她去求有学问的四叔,最终在四叔的帮助下, 她终于可以读书了。

苏雪林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她不仅成绩好,还读了大量的诗集,并且还会自己做诗。之后她考入安庆女子师范。在师范学校,苏雪林如鱼得水,汲取知识的同时,还写诗作画,不久就得了一个才女的称号。

毕业后的苏雪林当了一段时间的小学老师,但是对于有野心的苏雪林来说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于是她拉着和她同样有思想的女友庐隐一起考学。

但是她的想法遭到祖母的反对,祖母觉得她该嫁人了,还考什么学校。苏雪林是那种甘愿接受家人安排的人吗,不是。为此,她大病一场。家人吓坏了,决定成全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1915年,苏雪林考取了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学习。在这里,她接触了很多新文化运动的大人物,比如胡适、陈衡哲、李大钊等人,以至于苏雪林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

在这里,苏雪林如鱼得水,开始了她的白话文写作,还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之后她又出国留学,当过大学老师,还以“绿漪”为笔名写了自传体小说。她在文学方面的成绩不止于此。

与苏雪林在文学和学术上的成功相比,她在感情和婚姻上则是失败的。

1925年,苏雪林在病重母亲的催促下,和张宝龄结婚。作为新式又叛逆女子,苏雪林之所以能和张宝龄结婚,一是因为母亲的身体不好,她想尽快完成母亲看到她结婚的心愿,二是张宝龄曾经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两人都有留学的经历,也算是新青年,或许两人有共同语言,婚后可以慢慢培养感情。

可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

婚后不久,苏雪林的母亲就去世了。 张宝龄在苏州东吴大学执教,苏雪林到苏州的一所教会学校——景海女师,任中文系主任。工作之余,苏雪林和丈夫养养鱼,种种花,出去走一走。新婚的日子甚是甜蜜。

但是生活越久,苏雪林越发现两人根本没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比如当苏雪林看着圆圆的月亮发出“月亮好圆”的感慨时,张宝龄则会说“还没有我的圆规圆”。当苏雪林说她喜欢花的浪漫和美丽的时候,张宝龄可以从植物学角度讲一大堆原理。

在苏雪林的眼里,张宝龄就是一个不解风情的丈夫。去世,张宝龄虽然留过学,但是他骨子里就是一个传统的人,他希望苏雪林能做一个相夫教子的女人。但是苏雪林怎么可能按照丈夫的意愿去做呢,她只想做自己,只想要自由的生活。

苏雪林讨厌这样的丈夫,以至于两人结婚没多久就开始分居了。虽然是新式女子,但是苏雪林并没有和张宝龄离婚。1949年,苏雪林去看台湾,一直和姐姐住在一起,张宝龄则没有跟着去,而且独身一人留在大陆,也没有续娶。

和丈夫分开后,苏雪林把所有的经历都投入到了文学上。没有了婚姻的羁绊,最终成就了她文学和学术上的非凡业绩。

1961年,张宝龄去世。

苏雪林和张宝龄尽管有36年的婚姻关系,但是实际上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不到4年。所以,两人一直没有生育孩子。张宝龄去世后,苏雪林一直守寡。

在这期间, 她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写作和学术研究上。直到102岁去世前还出版了《苏雪林日记》。

晚年的苏雪林自我反省,她觉得没有给张宝龄一个完整的家,很是对不起他。同时时她还说出了两人婚姻的实情,因为她觉得自己有文学就够了,根本就不需要婚姻。

可是苏雪林这样的做法对张宝龄来说却不是公平的。

苏雪林和张宝龄虽然没有爱情,但却忠于家庭,坚持传统婚姻道德观,彼此忠诚,从这点来说,事业对于苏雪林,成了她的情人,给她情感和灵魂的慰藉。

但是她却没有完整的家庭,没有享受幸福的婚姻生活,这对她和张宝龄来说也是一种遗憾。